第115章:兄终弟及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第2/3页)
的推算和观察天象,得出了一个结论,咱们正在走向一个极寒冷的时期。”
见老爷子皱着眉头,似乎没听明白,朱高煜给其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
“就是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而世界的春夏秋冬,跨度十分长,可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我们大明接下来的时段,正好处于冬天这个时间段。”
“据他们讲,这种时期天象会非常飘忽不定,有可能某些地方会大旱几年,或者是几年发水灾,地龙翻身等等等等,各种的天灾会接连不断的发生。”
“咱们大明的情况,您老人家心中有数,旱灾水灾一年,那都会饿殍遍地,易子而食。如果要是旱个几年,而且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赈灾,会发生什么情况,想必您老人家心里非常清楚。”
听到朱高煜讲述的这些,老爷子闭着眼睛想象着那时的场景。
某地发生大旱颗粒无收,朝廷挤出点粮食赈灾,缓解一时,然而灾情不但没有解决,连续几年皆是大旱。
百姓无米粒下锅,整个天地能吃的东西,全部被吃入腹中,饥饿无助的百姓,在最后选择冲击富户衙门,然后在朝廷的镇压逼迫下选择造反。
不单单此地发生了旱灾,周围的省份还发生了水灾,地龙翻身。
在此地造反的带动下,其他无路可活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选择了推翻曾经带领他们崛起的朝廷。
看着沉思的老爷子,朱高煜也没再吭声。
其实还有很多,他没有说出来。
比如说土地兼并,大量的土地落入士族地主手中,而朝廷为了镇压叛乱,又增加了粮饷。
可偏偏这些增加的粮饷,因为富户有关系花钱的原因,逃避了这些。
朝廷为了征收到足够的数目,把一切都加在了那些有田户的身上。
这些有田户被逼迫下,不得不卖田抵税,然后变成了流民,因为饥饿又变成了反贼。
除此之外,还有军户的以及拖欠士兵粮饷等问题。
想到这些,朱高煜都不得不佩服崇祯,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还能撑这么久,他本人还是有点能力的。
“老四,南边那些地环境如何?”
沉默了许久的老爷子突然开了口,问起了南边的环境土地情况。
朱高煜心中一动,似乎明白了老爷子的想法,没做任何隐瞒,直言道:“相对来说,要比长江以北的土地要好的太多。”
“如交趾,占城,暹罗,这些区域环境特殊,好好耕种的话,能一年三熟。”
“而且气候宜人,没有严寒,各种水果鱼类产业丰富。”
“以儿子的推算,琼州西南区域如果能开发好了,能养活两万万人口没问题。”
老爷子微眯的眼神猛的睁开,然而还没等他开口,朱高煜接着道:“其实最理想的地方是天竺!”
“他们南边各种物产丰富,紧俏的胡椒就是在那里出的,而北边有一片巨大的平原,土地也算是相当肥沃,如果能开发起来,我大明以后将不会再有粮食的问题。”
“而且他们都靠海,各种海产资源丰富,每年的海产货物,也能大大的填补空缺。”
“总而言之,如果把整个琼州西南区域全部控制起来,然后再加上,将来可能受灾情况稍微弱一点的江南区域,我大明养活四万万到六万万人口,是绝对没问题的。”
“六万万!”
听到这个数,老爷子眼睛迷茫了一下。
他想象不出,一个国家拥有如此多的人口,到底该有多么强大。
毕竟没有强大的实力和国力,是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口的。
从炎黄出现到现在,这么多国家,这么多朝代,又有几个人口,超过两万万以上的。
每一次达到一定的巅峰,因为土地的不均匀和粮食的不充足,国家就会崩盘,陷入混乱。
从古至今,所有帝王都知道,百姓其实很好管理。
只要让百姓们吃饱饭,在他们受到冤屈的时候给予公平,百姓就不会造反,就会大力的支持朝廷。
然而就这两个小小的问题,大部分朝廷都解决不了。
有短暂的解决的,也被称为一朝盛世。
很多人都赞他是盛世帝王,可管理整个帝国的老爷子,他心里十分清楚。
自己的永乐一朝,距离盛世还差的老远老远。
在对老百姓的公平公正上,老爷子还能自称,自己勉强做到。可让天下百姓吃饱饭,不再有饥饿之忧,这一点老爷子还自认为差了很远。
每年年终汇总的时候,各地汇报上来的冻死饿死名单,都让他触目惊心,可就这些名单,还是下面一减再减的结果。
如果都如实报上来,一般人根本就不敢看那些数目。
“兕儿,你说咱们爷们能创造一个盛世吗?”
想了许久的老爷子,心里现在有些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努力的一切,能不能抹平自己的污点,能不能让后世子孙在提到他永乐帝的时候,出言赞一句,好皇帝!
“能!”
注意到老爷子那有些迷茫的眼神,朱高煜看着老爷子的眼睛,认真的点头。
“爹,儿子知道您的愿望和难处,儿子会拼尽一切的,实现您心目中的理想。”
“俗话说,不蒸馒头争口气,不想当将军的士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