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的持久战 第460章 恩师竟给朕备好了儒林奇兵!壮哉!朕何惧韦贤老儿?
第460章 恩师竟给朕备好了儒林奇兵!壮哉!朕何惧韦贤老儿? (第2/3页)
,一共有七家?”刘贺问道。
“正是。”王式答道。
“王傅,还请你再给朕说一说,如今这各经的博士官分别是何人,他们身后各派的儒学最精深者又是何人?”刘贺问道。
“《尚书》博士官如今空缺,而且前后几任博士官皆出自夏侯氏,前任博士官乃夏侯建,背后的大儒是他的叔叔夏侯胜。”
刘贺听到此处想起来了,这叔侄二人几个月前被自己判了徒刑,而后又被自己偷偷赎刑,还跟着王式帮自己校勘经书。
虽然他们还不知道“楚吉”就是自己这个天子的化名,但是赎刑之事也算受过自己的“恩惠”,想来暂时不会反对自己。
“夏侯胜叔侄二人,是否还跟着王傅校勘朕抄墨的那些经书?”刘贺试探着问道。
“那是自然,这已经快半年了,他们未曾出府一步。”王式高深莫测地笑着,似乎知道天子要问什么。
“那……那朕是否可以认为这夏侯氏不会站出来反对。”刘贺再次问道。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王式笑赞道。
“那他们是否已经知道,朕就是经书上的‘楚吉’?”
“陛下交代过,让老夫不许透露其中的关节,所以老臣不敢向他们透露。”
“好好好。”刘贺有些心虚地点了点头,少一路敌人,总是一件好事。
如此一来,《尚书》一派暂时没有太大的威胁。
“《易经》博士乃田王孙,《易经》是后起之学,田王孙算是开派之人,拥趸不算多,他自己就是此派的大儒了。”王式接着解释道。
“田王孙这个人朕还记得,当日夏侯胜撺掇儒生闹事,他站在了朕这一边……”
“后来虽然他是第一个在朝堂上反对朕裁定通行版儒经的人,但似乎也不强势,朕以为他不会是此次辩经核心人物……”
“王傅,朕猜得是否还有几分道理?”
刘贺自顾自地分析完了一通之后,看着王式认真地问道。
“陛下又猜对了,数月之前,陛下在朝堂上宣布裁定经书之事后,正是他派人给天下大儒去信的。”
“如此一来,《易经》这一路敌军,朕也不需要太担心,至少不是朕要面对的强敌。”
“正是。”王式摸着自己的胡子得意地说道,对天子的缜密的心思非常满意。
“王傅,请接着往下说去。”
“《鲁诗》的博士官乃是薛广德,是老朽的学生,但《鲁诗》中还有一个大儒正是韦贤。”王式说道。
“那王傅和韦贤谁更大一些?”刘贺颇为孟浪地笑了一下,开了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王式对天子突如其来的孟浪倒也不气不恼,反而是心领神会地干笑了两声,而后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韦贤师承江公和许生,老臣师承徐生和许生,我二人倒算是半个同窗……”
“若是论做官和名望,自然是韦贤的名望高,毕竟老朽是左官嘛。”王式说到此处时,有些苍凉又有些欣慰。
开始,刘贺不明白王式为何会出现这矛盾的两种表情,直到想起了左官乃是诸侯属官之后,才明白其中深意。
当年学成之后,韦贤直接成为了博士官,留在了长安,获得了给孝昭皇帝讲《诗》的机会,而后平步青云。
但是王式则去了昌邑国,成为了两代昌邑王的老师——不仅“荒废”了日子,更是失去了回到朝堂的机会。
说到底,刘贺父子竟然就是王式治学为官的绊脚石——若不是刘贺承续宗庙,那王式恐怕一辈子都要呆在昌邑那“穷乡避壤”了。
想到此处,刘贺突然站了起来,拜在了王式的面前。
“陛下……这可使不得!”王式有些惊愕,急忙就要站起来躲闪。
“孽徒刘贺向王傅请罪,昔日荒废学业,对王傅更是多有不敬,实属大逆不道,今日向王傅谢罪……”
“请王傅安坐,受朕此礼。”刘贺异常坚决地说道。
年迈的王式听到这几句话,原本已经老硬的心猛然抖了一下,一时哽咽,终无以成言,欣慰地点了点头。
天子果然是长大了啊。
刘贺连拜了三次,而后才在王式的反复催促之下,坐回了榻上。
“如此说来,这《鲁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