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未央宫的持久战 第498章 皇帝画圈,特区建成:朕要强迁豪猾填平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8章 皇帝画圈,特区建成:朕要强迁豪猾填平陵! (第2/3页)

大汉的天子毕其一生都在为了大汉江山殚精竭虑,填充陵县,这也是已经大行的孝昭皇帝最后一次为大汉江山做贡献了。

    平陵和平陵县建成之后,刘贺立刻就下诏任命萧何的六世孙萧望之担任平陵县的县令。

    这萧望之是一个儒生不假,但是也是一个能实干的“君子儒”。

    在原来的历史进程中,萧望之的仕途非常顺畅,在孝宣皇帝在位时,担任前将军、光禄勋和领尚书事,最后还被选为了托孤大臣。

    用位极人臣这四个字来形容他,毫不为过。

    在去年八九月份的时候,刘贺就将他和魏相等人一起征聘到了长安城。

    在倒霍的紧要关头,刘贺虽然将萧望之任命为了御史丞,但是随后就让他到平陵县督建城池去了。

    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萧望之品秩低微,来长安之前不过是河南郡守魏相的门下吏,骤然让其出来任事,也难以服众。

    二是萧望之虽然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又能实干,却不善朝堂权斗,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也是遭人诬陷致死的。

    想让这样一个“直臣”发挥自己的全部才干,最重要就是给他绝对的信任,并让他到底层去历练一番。

    只要去县衙与民间的劣绅豪猾斗上几年,萧望之自然就能学会权斗了。

    所以萧望之出任御史丞没多久,就被刘贺派去监督营建平陵县城去了。

    如今陵县建成,自然应该由萧望之来担任这个县令。

    整个平陵县仍然保持大汉城池的格局,但是却又有许多的改变。

    因为刘贺不只要建一座普通的陵县,更要建一座典范性的城池。

    两千年之后,一个小小的渔村可以成为一个巨型城市。

    那在孝昭皇帝的陵墓边上,也可以出现一个巨型城市。

    “朕在关中画一个圈,要将平陵县建成大汉经济特区。”

    这句话是天子在内阁值房里,对着所有内阁大学士说出来的,后者并不能理解其中所有的字眼。

    何为圈,何为经济特区——这些词已经超出了他们这些“古人”的理解。

    但是,光是看这平陵县城,张安世等人也能直观地看出许多不同。

    首先,就是筑城规模比平常的陵县大得多,几乎已经到了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放在春秋战国时候,一座县城修到这个规模,已经超过应有的“礼制”了。

    其次,平陵县比其余的城市要“规矩”许多。

    不仅有更宽阔的官道和完善的排水沟渠,连厕室和秽所也安排得极其合适,非常方便。

    至于城中的宅邸庭院,虽然还没有建起来,但是宅地已经提前划分好了,俨然有序,犹如棋盘。

    再次,这陵县打破了闾市的隔离。

    在大汉的其余城市,闾和市是完全分开的。

    商贾只能在固定的集市和北城郭一带经营贸易,超出了规定的范围,是会被巡城亭卒请到狱中“饮茶”的。

    朝廷执行这种政策,目的在于减轻城市治安管理的难度,毕竟闾市混合会带来鱼龙混杂的局面,更难管理。

    但是闾市分开,好管理确实是好管理了,但是也会降低城市的活力,压制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这陵县取消了宵禁制度。

    城门终日会开启,百姓也可以随时出入行走,不用担心被捉拿下狱。

    这也是为了增加整座城池的活力。

    打破闾市的隔阂,取消宵禁制度,这就意味着买卖交易的时间变长,交易会更加便利,就能够变相地刺激消费。

    消费增加之后,进出的钱财也会增加,这一进一出,利益出息也就出来了,自然能够吸引逐利的商人蜂拥而至。

    这些政策到唐宋才会逐渐推行开,但这是百利无一害的事情,早开放,也就早享受。

    商贾的嗅觉总是最为灵敏的,平陵县的舆图甫一公布,立刻商贾蜂拥而至,探听如何到平陵县进行贸易。

    还没等他们弄清楚该如何到平陵县去发家致富,天子新的诏令就贴出来了。

    这道诏令给平陵县赋予了更多的“特权”,让这个还仅仅只有城郭和官道的城池,立刻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吸引力。

    首先,所有在平陵县内完成的贸易和交易,赋税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