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的持久战 第506章 皇帝生财有道:把大户吃成绝户!
第506章 皇帝生财有道:把大户吃成绝户! (第2/3页)
最后,家訾三十万以上的人户,此次不得购买土地。
在这些购地政策的限制之下,原本已经纵横连片的土地,又被逐渐分为了零零碎碎的小块地。
三郡的土地兼并之风,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巨室大族自然是叫苦连天,但是普通百姓却欢天喜地。
而除了百姓得利之外,中央朝堂当然也有不少的收益。
第一笔收益就是陆家被抄没的那多达五六亿钱的家訾,这简直就是一笔飞来的横财。
第二笔收益则是王豪猾他们的钱粮,雒阳县九户献费三千万,三郡几十户献费五亿。
第三笔收益则是土地买卖时由府衙所收的土地交易税,这其中起码又有亿钱的利润。
第四笔收益则来自水衡钱庄,无钱的农民为了购地只能向水衡钱庄借贷,那一分的利息,加起来又是亿钱。
光是这四笔眼前的收益,就有十几亿之多了。
除此之外,还有第五笔更大的收益。
因为三郡巨室大族出售的土地实在太多了,很快就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场面。
到了处置田宅的最后期限时,许多平日可以卖到七百钱一亩的田地,售价仅仅为百余钱。
而原本只卖一二百钱的田地,到了最后售价就是五六十钱了。
这个价格莫说是三郡,就是放眼整个大汉也是亘古未有的低价。
可是,魏相给巨室大族的时间实在太短了。
纵使跌到了这样的低价,许多田宅仍然没有卖出去,所剩者颇多。
为了避免自家的田宅被充公,豪猾们只能又到县寺郡衙求情,希望魏相能够宽限一些时日。
日子定下来,自然是不能宽限了,但是魏相大人有大量,还是给豪猾们留了一条活路出来。
魏相“勉为其难”地下了一道命令,让郡府县寺出钱,将这些未售卖出去的土地购为公田。
当然,价格极低,平均下来一亩地的价格不过五十钱。
这近乎于“巧取豪夺”的命令,仍让豪猾们感恩戴德。
于是乎,通过低价收买巨室大族的田地,少府和大司农起码又可以有数十亿钱入账。
这还只是徙民带来的直接受益。
这几百家百万之家迁到平陵县之后,朝廷赏赐的田宅肯定是不够用的。
到时候就要在平陵县购买田宅,那可都是少府管辖的公田和公地,价格自然不菲。
而修建宅邸又要购置砖石土木,雇佣泥瓦工匠,增添家訾陈设……只要有交易就有消费,而有消费就有税收。
这些商业税,按照成制全部都由天子的私库——少府来征收,换句话说,也会成为天子的收益。
这就是更高层次的吃大户。
巨室大户就像一个个聚宝盆,盆里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这些财富留在一处,就会变成土地,进而成为割据的仰仗。
徙民一事,可以将这些大大小小的聚宝盆掀个底朝天,盆内盆外的财富破天而出。
不管是谁,都可以分得一杯羹。
而分得最大一勺的,自然是天子。
这还仅仅只是河南三郡的百万之家,很快,其他关东各郡国的百万之家也要着手迁徙了。
到时候,巨室大族们释放出来的财富,更会是一个更加惊人的数字。
这还只是温和的社会改革而已:对部分利益集团下手,逼他们让出一部分财富。
如果是更加剧烈的社会革命或者对外战争,那释放出来的财富会更多。
用搜刮到的钱练新军,再用新军去搜刮更多的钱财。
这不就好起来了吗?
……
时间进入五月底的时候,三郡的徙民终于陆陆续续地动身了。
虽然这些百万之家的田宅已经被“剥夺殆尽”了,但是剩下来的家訾仍然非常惊人。
每家每户,奴婢亲眷,骏马豪车,组成一支又一支浩浩荡荡的人马车队……
这些人马车队汇聚到官道上,成群结队,缓缓地朝西移去。
半个月之后,他们就会到达平陵县:到了那里,会有另一个“酷吏”来帮他们开展新生活。
……
雒阳县西门的城楼之上,魏相背手而立,看着官道上那些向西而去的人马车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