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的持久战 第515章 朕想和叔公比一比,这三个“刘”哪个最大?
第515章 朕想和叔公比一比,这三个“刘”哪个最大? (第2/3页)
了下来。
“张老妪,朕说了今日你不只是你一人,更是天下百姓的代表,所以尽可安坐稳坐。”刘贺说道。
“贱民谢陛下赐座。”
“贱民这个词不好,听得刺耳,内阁拟诏,以后不得再用此词自称或他称,百姓不管面对谁,皆自称庶民。”刘贺说道。
“陛下圣明!”群臣出言赞道。
“张老妪乃是庶民的代表,那朕就想从前殿寻一个世家的代表与之比功,何人敢与之比功?”
百官公卿听罢立刻就一愣,天子这想的又是哪一出呢?
区区一介乡野老妪,纵使有什么手段,也不会有什么功劳?
如果真的对大汉有什么功劳,他们这些手眼通天的朝臣,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张安世和丙吉等人更是暗暗摇头,心中再次对天子的举动感到忧虑和不解,难不成天子真的犯病了?
因为心中轻看张老妪,当然也就无人愿意站出来与之“比功”:就算赢下来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更加直接的轻视。
“既然无人主动请缨,那么朕来挑吧……”
刘贺再次看向道貌岸然的群臣,目光最后停在了刘德的身上。
敬伱三分,叫你一声叔公;若不敬你,只是待宰的鱼肉罢了。
“刘阁老,可愿意代表天下世家大族,与这张老妪比功?”
“微臣……”刘德桀骜地想表达不愿意。
“刘阁老是不敢吗?”刘贺不屑地笑道。
“有何不敢!”激将法对刘德这样耿直的人是最管用的。
“好!朕给刘公击节!”刘贺说罢慢悠悠地拍了几下手,不似赞颂,更像嘲讽。
“刘公乃是朝堂巨擘,先任宗正,后任内阁大学士,所立功劳朝堂百官人尽皆知,就不必朕来赘述了。”
“就请诸公与朕先来听一听张老妪的家世,看看他们为大汉立下了什么功劳。”
“诺——”
刘贺不等这“诺”声结束,就转向了张老妪,和声问了起来。
“张老妪,你是何处人氏?”
“庶民世代昌邑巨野人氏。”
“那夫家为何姓氏?”
“夫家乃昌邑巨野刘氏,庶民十六岁即嫁入刘氏,而今已经四十多年了。”
百官公卿有一些微微发愣,他们没想到这张老妪的夫家竟然也姓刘。
山野匹夫竟然也配姓刘?简直癫悖!
“好啊,刘阁老姓刘,朕也姓刘,张老妪夫家也姓刘,五百年前,我等都是一家!”
天子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将这不知道从何处冒出来的刘氏,抬到了与沛县刘氏平齐的地位。
这孟浪的言语又引来一阵低声的议论,但无人敢出来进谏。
“你的夫君如今年龄几何,如今又在何处?”刘贺接着问道。
“庶民的夫君刘不耕三十年前应征到五原郡戍边,巡视天田的时候,被狼群围攻,不见尸首……”
张老妪说到这伤心之处,浑浊的双眼就红了起来,不停地用袖口揩眼泪。
那些在心中轻看过张老妪的百官公卿顿时就所收敛,微微感到一阵脸红。
“好,樊克记下来,昌邑巨野刘氏为大汉牺牲壮年一人!”刘贺洒脱地指向樊克道。
“诺!”后者连忙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写记了下来。
“张老妪养育几子?”
“共有三子,长子衷,次子黑夫,小子惊眉。”
“可曾应征从军?”
“衷服役两年,一年在昌邑任材官,一年在酒泉戍边……”张老妪声音有些颤抖,眼泪更是止不住地淌。
“如今居何职?”
“二十年前……二十年……前在酒泉郡戍边的时候,从烽燧摔了下去,亦已身死。”张老妪已经泣不成声。
“樊克!再记下来!昌邑国巨野刘氏为大汉牺牲壮年两人!”
“唯!”樊克不敢停笔。
这一次,连那微弱的议论声都消失了,百官公卿看向张老妪的眼神多了敬佩和羞愧。
“黑夫和惊眉可曾经在汉军中服役?”
“黑夫一年在昌邑任楼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