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未央宫的持久战 第521章 鼎新元年收税几何?朕不刮穷鬼的钱,谁有钱刮谁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1章 鼎新元年收税几何?朕不刮穷鬼的钱,谁有钱刮谁的! (第2/3页)



    “天下计得人口三千八百九十五万四千一百零三口,比上年增加三十七万四千九百五十一口,实乃一见幸事。”

    在原来的历史中,每年千分之十的人口增长率已经非常高了,新政的作用还不会那么快就反应在人口增长上。

    今年能有这千分之十的人口增长速度,与刘贺的关系还真的不算大,是孝昭皇帝和霍光打下的底子好。

    另外,这上计的人口只统计了在籍的编户齐民,并未将奴婢和流民计算进去,加起来恐怕有几百万人。

    这隐藏的人口资源,明年一定要挖掘出来。

    “魏相,拟一道诏令,明年上计人口时,将奴婢也计进去。”刘贺说道。

    “诺!”魏相答道。

    “接着往下说吧。”刘贺说道。

    “天下计得耕地共八百五十二万四千顷,比上年增加四十万三千二百顷,为历年之最,超过近五年之总和。”

    这次,刘贺更加满意了,耕地数量直线上升,这可与刘贺推行新式农具有极大的关系。

    而开垦荒地的数量,与整个农业生产力紧密相关,所以是大汉最重要的一项经济指标。

    接下来,魏相又报出了新式农具全国的推广数量:这是今年刚刚加入到上计中的条目。

    和刘贺想得一样,大汉百姓和官吏都聪明透顶,在使用和推广新式农具上很积极主动。

    难怪能够开垦那么多的荒地。

    “明年,要继续加大推广各种新式农具的力度,各地还要兴修更多的沟渠,不可懈怠。”

    “诺!”一众大学士齐声唱诺道。

    而后,魏相又向刘贺依次汇报了上计中的其他条目。

    仓庶、谷物、牛数、马数、刍数、槀数、儒生这几项都有所增加,盗贼、诉讼、刑狱这几项则均有减少。

    可以看出,魏相刚才所言不虚,去年确实是一个丰年,年景极佳。

    这个佳还不是寻常的佳,已经超过了孝昭皇帝在位时最好的年景。

    而孝昭皇帝在位期间,又是大汉百年来最承平的十几年,如此对比下来,今年就是大汉肇建至今最好的年景。

    这在刘贺的预料之内,但是仍然让张安世等人有些汗颜——自己反对天子新政的举动,似乎显得过于儿戏了。

    “来年,朝堂上下再下些力气,年景恐怕会更好。”

    “诺!”

    刘贺点了点头,就看向了第二摞爰书,这是今年征收赋税的爰书。

    郡国上计表明今年是一个丰年,那么这赋税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赋税爰书只录了各郡国和各县道所交赋税的数目,内容少许多。

    大汉一百多个郡国,一千多个县,条条分列下来也不过四册而已。

    刘贺拿起最上头的一册,就翻开了起来。

    这一次,刘贺没有着急往后翻,而是先仔细地看了看开头的总括。

    今年,大汉各郡国所产的各类谷物为十七亿零四百八十万石,人均产值四十三石,亩产二石。

    总量非常可观,人均差强人意,亩产有待提高。

    这三个指标中,最让刘贺留意的是人均产量,这有一些太“高”了。

    刘贺还是昌邑王的时候,就曾经派人查问过,一个五口之家耕种普通百亩中田和下田,人均产量约二十四石。

    和全国的人均产量相差了一倍。

    不是有人虚报,而是统计口径不同。

    刘贺是直接问到个户的,而眼前这数字是平均出来的。

    粗略地比较,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寒门庶民被世家大族平均上去了。

    许多无地和赤贫的百姓所获得粮食肯定低于四十三石,甚至低于二十四石的。

    一个壮年一个月要消耗三石的粮食,一年就要消耗三十六石。

    一个五口之家,一年能产二百多石粮,按照“一小两壮两老”来算,要消耗一百五十石粮,所剩无几。

    可是,还有许多五口之家占地不到百亩的,那就极容易挨饿了。

    如此推算下来,大汉仍然有大量的百姓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悲惨到了极点。

    在现有的生产力之下,除非世家大族全部将土地献出来,否则总有人要挨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