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真相】 (第2/3页)
谨慎又坦诚地说道:“王爷或许不知,其实文章也有师承流派之分。当年朝廷南渡之前,科举规制被江北文人掌握,他们对于文风和经义的喜好成为士林主流,再加上师徒传承的关系,导致每科取士都是江北士子占多数。这二十年刚好反过来,科举命题皆由江南大儒定夺,因此江南士子的制艺功夫突飞猛进。”
“这样啊……”
陆沉悠然道:“那么本王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江南士子更了解你这位礼部尚书的偏好,准备得更加充分,单凭文章中的一些内容就能引起你的欣赏,从而有更高的概率被取中,对否?”
孔映冬隐约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但此刻在宁太后清冷目光的注视下,旁边两位宰相神色凝重,面前这位年轻的王爷又是步步紧逼,根本不给他回避的余地,只能简洁地说道:“是。不过还请王爷明鉴,此乃科举场上的惯例,在朝廷公布下官为恩科总裁之后,所有下场的士子包括江北士子在内,肯定都会研究下官的文章,这一点无法避免。”
“孔尚书别急着解释。”
陆沉盯着他的双眼,目光渐渐冰冷:“本王再问你一个问题,阅卷官员初选之后,两位总裁和十八房同考官抽签分配那些荐卷,对否?”
孔映冬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脸色渐渐发白。
“你不愿回答也没有关系。”
陆沉哂笑一声,继而寒声道:“本王真的想不明白,就算江南士子更熟悉你孔尚书的喜好,怎么他们连柳侍郎和十八房同考官都如此了解?除了姜晦和钱让,你们十八人阅卷的结果如此相似,莫非你们心灵相通?”
孔映冬一言不发,面现惶然。
薛南亭开口说道:“秦王,或许这次下场的江南士子不了解柳侍郎和那些同考官,但是这些官员肯定熟悉孔尚书的文章风格,他们身为下属难免会顾虑到总裁官的喜好,因此在阅卷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偏向。当然,他们这样做不对,只是不能全部归罪于孔尚书一人。”
孔映冬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连连点头道:“没错,一定是这样。王爷,下官事先并不知道他们也会这样想。”
“好,本王接受你这个解释,就当你们十八人是无意之中出现的心有灵犀。”
陆沉缓缓起身,瞬间便让孔映冬感到压力铺面而立,随即说道:“从出题到阅卷,你们这些考官本身就是在暗中照顾江南士子,本王不要求你们偏袒江北士子,但是你们连最基本的公正都做不到。从始至终,你们都没有认真想过朝廷增开恩科的目的,全凭自己的喜好行事,居然还有脸说自己毫无私心?孔映冬,你真当本王不知你内心所想?!”
最后一句话声色俱厉,宛如惊雷炸响,震得孔映冬和柳继登这两名恩科总裁摇摇欲坠。
陆沉向前一步,语调冷如寒冰:“自从新政推行以来,中枢和州县各级官府多有阻力,本王一直没有横加干涉,便是想看一看到底有多少人是在为朝廷和百姓着想,又有多少人在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