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你去找李景霖去啊! (第2/3页)
冷门是怎么来的呢?
不是“年轻人”不喜欢。
而是“年轻人”压根不知道有这玩意,知道有的,也没啥具体概念,喜欢的,也不知道去哪能听。
就算你再冷门的传统文化。
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两个喜欢。
那么,在线下,这自然无法推广,那一两个喜欢的,也完全没有条件去欣赏。
放到网络那就不一样了。
是,你这留存率只有百分之1,甚至千分之1。
可是,就目前统计而言,华夏大地14亿人口中,互联网普及率在70+,网民规模都特么快破10亿大关了。
就算伱某个平台的流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这个基数还是太大了。
所以,无论你多么冷门的文化艺术,放到网上,自然会聚集一批来自于天南海北的同好者。
这样的关注度,是线下远远不能相比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老师就曾经说过,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
“国粹之所以是国粹,不只是精雕细琢,更是推陈出新。”
李景霖摇了摇头。
“而这个推陈出新,不只是要从内容,架构上下手啊,自然还有新人,新的模式,新的平台。”
众人对视一眼。
忍不住点了点头。
多少还是有些不太信。
不过,倒是觉得,这值得一试。
况且,李景霖所言也并非虚假。
的确已经有MCN开始盯上了非遗的这一块蛋糕,想要将非遗运作在网络平台之上,获取更大的关注,这里面明显是存在不小利益空间的,不利用起来,的确太可惜了。
当评审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处于休息中的时候。
刘教授开始仔细的回想着这段时间以来,李景霖说出的各种看法。
似乎对李景霖当初打断自己,防止自己说错话的行为,有了一点感激。
滤镜加持下。
那是对李景霖的印象不能太好。
刘教授这个人,主打的就是一个听劝。
看着自己本上所浓缩出的几个字。
有了不少想法。
【新平台,新内容,新媒体】
【挖掘传统文化内在的娱乐与商业价值】
【年轻一代的艺术从业者,民间大神】
“啧啧,我真是越想越觉得有点厉害啊。”
刘教授不得不感慨了一声。
传统起家,并且习惯了舒适区后,现在的刘教授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的确被一些固有思想所禁锢。
每一次上面下达文创,创新,活动任务的时候。
刘教授第一个所能想到的,也就只有一些线下演出,或是和大舞台所联络,合作的对象一般也都是挑选一些院团,内容上,也大多都是老一套作品的翻新。
可现在,摆在眼前的,似乎有了新的东西。
“平台,平台”
刘教授微微蹙眉。
李景霖的确谈起过短视频直播平台。
但那些,需要率先打开一些相关的尝试与市场后,才可以逐渐展开的。
目前。
似乎缺少了一个引子。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年轻人最喜欢的网络娱乐平台是什么.”
刘教授戴着老花镜。
用一指禅,在电脑上打出了一排字。
然后。
就蹦出了一大堆的页面。
老教授瞪着眼睛,喝着茶叶。
一页一页的浏览。
甚至还做起了笔记与分析。
点开的页面,如果让李景霖看到,都忍不住会无语起来。
太多营销号了!
但该说不说,虽然营销号喜欢水,喜欢废话,喜欢搞点智障的东西在里面。
在抄答案的总结,倒是也有点东西。
起码是能方便刘教授做“取材”。
“斗音.慢手小红本.”
刘教授皱着眉。
“AA什么cFun?哔哔哩哩?”
“嗯?这个什么P是什么东西?怎么登不上去?”
“算了,先考虑考虑前面的吧。”
对于互联网这种东西。
刘教授也只是处于“了解一点”的程度。
对于如何运营,怎么火爆,商业盈利模式。
一概不知。
不过,既然李景霖说,这一块会对开发传统艺术的经济娱乐商业价值有用。
那肯定就有用。
“内容.民间”
刘教授沉吟了许久。
旋即挠了挠头。
打了一个电话,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