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507章 “我李景霖可太懂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7章 “我李景霖可太懂了。” (第2/3页)

    这其实便是认可度的不同。

    这样的认可度,本身和音乐水准关系并不大。

    更重要的是传播的广泛与影响力,并且与社会自信心有着密切相关。

    而这流行音乐,影响最重的,便是年轻群体。

    可年轻群体的特点是什么呢?

    张扬,奔放,热情,有一种青少年热血的闯荡劲儿。

    而东西方音乐,很多时候确实截然不同的表达习惯。

    东方的音乐更为含蓄,抒情相当多,哪怕就是很振奋人心的大气音乐,一般也是以恢弘为主,在节奏的强调上其实并不是很强烈。

    但西方的流行音乐,即使是抒情,节奏感也相当强烈,整体音乐要更为奔放一些,尤其是在节奏,鼓点的运用上,非常的“炸”,表达上就很直接,并不如东方音乐那般含蓄。

    这对年轻群体的影响力是截然不同的。

    听音乐,绝大多数时候,还真就是十分在意这第一感受的。

    情绪表达的足够直接,那就容易共情。

    人听音乐,是随着年龄,见识的增长,有所不同,有所改变的。

    很多人褪去年轻热血后,就喜欢听点安静抒情的,不喜欢闹腾。

    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非常有活力的年轻人,是很需要这种能够直白快速的带来情绪刺激的流行歌曲。

    所以,一些人才会觉得“外国音乐嗨到爆,华夏音乐学猫叫”似乎说的还挺对的,直接忽略了其他的华夏音乐。

    老板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学术上,李景霖很重要,但目前发展很好,并且也有老当益壮的学者,不是特别需要担心。

    反而是流行音乐这一块,形式非常的严峻。

    娱乐圈那是什么?

    那就是个“juan”。

    几乎绝大部分的音乐全都是往商业化走的,音乐所能达成的影响,引导,目的性,这些玩意压根就不重要。

    年轻化,流行化。

    现如今,非常需要华夏化的音乐,去取代欧美音乐的职能。

    即不要那么含蓄了,尽可能的直抒胸臆,将情绪以一种年轻人的方式去发泄出来。

    华夏音乐,就如一位长者,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眼界,才能品其内涵,感受内在的含蓄之美。

    可现在,急需要出现一批能够取代西方音乐,将情绪刺激最为表层化,直接化的音乐。

    但往往,这样的风格,在华夏,会被人觉得“不庄重”“太张扬”。

    可偏偏,西方搞出这种风格的音乐后,却总是会有人为其辩解“年轻人就该张扬”云云。

    这类的双标,不能有。

    最好的打破方式,那就是我自己先嗨起来。

    简单解释。

    华夏音乐是佛法。

    西方音乐是加特林。

    【若你听不懂大乘佛法,那贫僧也是有台加特林的】

    如果能将民俗文化,民间音乐,民族艺术的元素。

    融合到更加直白,更加年轻化的流行音乐之中。

    “燥起来”。

    那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极大的。

    其中传播的思想,展示的内容,若是由李景霖先来个示范,能引起一些风气,那后续,这些短板自然而然就能补上。

    “还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李景霖苦笑的摇了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