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李氏不等式。 (第2/3页)
说是以肥为美,不如说是以健康为美,更喜欢丰腴的运动美。”
“唐代审美标杆杨贵妃,肌如凝雪,体态丰腴,雍容华贵,即使是通过考古还原,那也是眉弯如画,眼含秋波,嘴角微扬,尖鼻小巧。”
李景霖微笑中。
给学生们展示着诗人们描写的,关于杨玉环美貌的诗句。
虽然诗句并未详细描述眉眼身材到底如何。
不过,通过诗句,以及古籍记载,甚至包括考古中,明清时期对杨玉环模样想象的画像,以及唐代仕女图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去分析对杨玉环外貌体态认知的演变过程。
“别真以为是现代意义的肥,人家那肉是都长在了该长的地方。”
李景霖的话,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大笑。
“你在健身房里遇到的那些S型身材的大姐姐,和走两步都地震的坦克大地雷能一样吗?”
“哈哈哈哈!!”
学生们笑了起来。
在笑声中,学生们也不由得感慨,这审美果然是一个轮回。
在近几年,前几年中。
华夏对于女性形象的审美,其实是比较偏瘦的,更加偏向骨感。
可随着这样的审美风气的流行,再加上国力的强盛,衣食的富足,对健康的要求更高。
审美的趋势逐渐往健康Q弹上所演变。
即嗨丝是可以勒肉的,但必须滑嫩Q弹,不能是囔囔踹。
这個审美的演变过程,其实是很像从南北朝过度到隋唐的变化,只不过加快了许多许多。
南北朝时,男性的女性化就较为严重,诗词也十分哀怨缠绵,战乱不断中,对女性的审美也相当偏向于“我见犹怜”的瘦弱形态。
出土的魏晋南北朝的女性形象作品,在外形的勾勒上就十分苗条。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来到了隋唐年间。
尤其是唐代的鼎盛时期。
对于中上层人士来说,物质条件相对富足,文化包容,国力强盛。
贞观时期对于“丰腴”的审美追求其实并不普遍。
甚至于初唐时期仍然以瘦为美。
一直到开元时代,才逐渐转移到丰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