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第一百零五章 合理战术: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
第一百零五章 合理战术: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 (第3/3页)
邵慎只略略看了几眼,似乎不是很关心。
叔父是要求以围困为主,但他同时还有一个不便宣之于口的要求,邵慎却是不能不执行。
岘山脚下,黄头军第二营严阵以待,紧紧看着正爆发激烈战斗的岘山。
捉生军两千将士则席地而坐,马匹就放在身侧,也是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准备。
南阳乐氏的陷阵军两千甲士压在山道正中的土墙后,弓弩齐备,驱赶着一批杂胡仰攻,将山道上的吴兵一点点清除,再度把他们压回了城塞之中。
这是今天最后一次进攻了,如果不克,就鸣金收兵。
多日以来,已经有三千余杂胡死在这一片了,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战死。
攻城、攻山哪有不死人的?老正常了。
至于说逼得人家造反,那就呵呵了,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甚至于在历史上的南北朝,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不然的话,那句「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怎么会那么有名?
反呗,人家早就做好你反的准备了。
邵慎转了一圈后,又在数百亲兵的围护下,转到了襄阳城南。
这里立起来很多木杆,每根杆子上都挂着不少人头。
更有数十技艺高超的骑手,手持长矛,挑着战场上割来的晋军将校人头,来回奔驰,大声呼喊
「宋夏已死,贼兵已退。」
「外无援军,内无粮草,不降何待?」
「自缚出降,不失富家翁,迟则玉石俱焚。’
「襄阳非吴地,何必卖命?」
城头偶尔落下几支箭矢,但在一开始吃了点小亏后,骑士们十分机灵,
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距离,直到守军调来的弩机,这才一哄而散。
但消息已经传播出去了·
邓岳站在城头,仔细看着沔水南北密密麻麻的敌营,心一点一点沉了下去。
围城好些天了,梁人除了猛攻岘山之外,基本没什么动作。
都是打老了仗的人,邓岳一看就知道他们打算以围困为主。
围而不攻,也是一种打法,就是比较耗费资粮,但看起来梁人不在乎。
看了南侧之后,邓岳又转到北侧,看向沔水对岸的樊城。
樊城外更是静悄悄,没有一点大战将起的意思,
邓岳不担心樊城被梁军攻破,他担心的是守军士气低落,最终不战而降这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就连他自己都在怀疑。
梁人真的杀了宋夏吗?援军真的被阻挡于外,进不来了?
他不是看中那点援军,守城兵力还是够的,他看重的是襄樊与外界的联系是否通畅。
如果陶都督真的一直没法杀至城下,那么他们这万余人岂不是死定了?
敌人打都不用打,直接围困到你粮食吃光即可。接下来难道吃人?
当然,也有可能围城大军先吃光粮食,坚持不住撤退了。
或者干脆瘟疫蔓延,士气低落,全军失去战斗力。
又或者他们自己发生内乱,打不下去了。
究竟会怎样,没人知晓。
到目前为止,邓岳还存着几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