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66章 宣政殿朝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 宣政殿朝议 (第2/3页)

一遍,薛朗偷偷看满朝文武的脸色,倒也没人笑话他……哦,除了齐王殿下。齐王殿下嘲弄的看了他一眼,倒是忍住了性子,没当场讥讽薛朗没学问。

    对于小屁孩儿的嘲弄,薛朗根本没放在心上——

    是的,看胡须比中年人还茂盛的齐王殿下李元吉,其实还是个年未弱冠的少年。在薛朗的眼里,可不就是小屁孩儿么?虽然人家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爹了,但也不耽误薛朗把人看成小屁孩儿就是。

    在小黄门念完疏奏后,李渊道:“这就是薛卿对于如何推广红薯之计划和建议之措施,诸位卿家且议一议。”

    在薛朗的疏奏中,主要写的就是红薯的推广计划及措施。没经过加工的红薯,至多只能保存一年,这还是气候寒冷,建有地窖的地方,如果是在温暖的南方,要把红薯保存一年是很困难的事情。

    为了解决南北差异的问题,薛朗提出的办法就是深加工,加工成粉条。之后,只要放置在干燥的地方,别说一年,就是保存两三年也没问题。

    但是,要加工成粉条,就要牵扯到一个加工方法的问题。如何把这个方法推广开,可以说直接涉及到红薯推广的成败。

    裴寂问道:“敢问薛郡公,这粉条,多少斤红薯可制成一斤粉条?”

    薛朗道:“约五斤左右。”

    萧瑀道:“如此看来,耗费并不算多。”

    薛朗道:“红薯的高产就注定红薯的价格自然比不上米粮,更不用提和面粉相比。与米粮相比,我把红薯定位为渡荒物资。就如大豆、黄豆一类的粗粮等同。如此高产的作物,加工一下,更易于保存,想来为了保存粮食,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做出粉条。”

    众人颔,薛朗继续道:“论起推广,无论什么手段都比不上国家的支持来的迅、有力。所谓上有所行,下必效之。只要措施得当,稳妥推进,要把红薯推广开,其实不难,度也不会慢,怕的反而是加工条件没跟上,让红薯的产量平白浪费、空置。所以,臣才建议让各地官署筹建加工粉条的作坊,收取加工费,以维持开支。”

    薛朗在疏奏中分析了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