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预定任期 (第2/3页)
、幽州等地也可以种植。其实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是西域诸国的气候,所以,高昌国才会有那么多棉花产出。”
李渊点点头,道:“苇泽关试种棉花,进展如何?”
薛朗道:“禀圣人,目前一切顺利,等微臣回去,差不多就可以采收了,届时核算一下产量。因为是第一年试种,微臣虽说知道棉花,于种植管理上其实并不精通,今年的种植管理,乃是公主从京中抽掉了两名培植白叠子的花匠前去,大家一起商量着试种。今年有了经验,明年再试试增加种植面积,于种植过程中汲取经验,改进技术,这是须得耗费时日的事情,急不来。”
李渊道:“既如此,卿家且先回苇泽关,待明年春日,京城附近你尽管挑选适宜的土地,把红薯、土豆、棉花一起试种,交由卿家你主管。在长安,朕定当把所有擅长培植棉花之花匠给卿家找来,争取早日实现棉花之高产。”
这是给薛朗划定期限,也是对薛朗的看重。薛朗心中其实还是不太愿意,最好是明年过后再来京师。历史记载,公主殿下亡故于武德六年,具体是年初还是年中或是年底,根本就没写!
在这桩顾虑没解决之前,薛朗哪里有心来什么京城。不过,想到来时平阳公主的交代,薛朗只得道:“多谢圣人看重,微臣定当努力。”
没正面答应,却也没再推拒。
今日朝会,主要就是议红薯和土豆的事情,棉花那是意外收获。薛朗能说的部分说完,接下来的细节安排,就是在京官员的事情,与他无关了。
细节安排不是什么大事,很快就议完。又议了一下其他的事项,众臣各自畅所欲言,言的时候,会时不时的看看手中的笏板。
笏板在上朝的时候,相当于一个记事本。上朝之前把想说的话,言要点记在笏板上,言的时候才能简明扼要,条理分明。或是把朝议的结论、圣人的吩咐记在笏板上,以免忘记出错漏。
如果有官员朝议当天要禀告的事情多,一片笏板写不下,就会多带几片笏板。带的笏板多了,为了携带方便,官员们甚至还会装满让小厮背个装笏板的布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