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346章 流言 (第1/3页)
长安城第一次试种红薯,喜获一万二千余公斤红薯!这是丰收,大大的丰收!圣人刚收到奏报的第二天,便着门下省发诏,把这一喜讯广发天下!
随着诏书发出,薛朗也升官了!爵位没变,实职官也没变,升的是散职的品阶,升任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随着升官,还有大批赏赐赐下。
这样的官阶,在朝中算不上位高权重,但是,薛朗今年才二十六岁,以他的年纪,配上他的官职和爵位,可谓真正的青年才俊。
然而,这位青年才俊却已经成了平阳公主的未来驸马,府上连个主事的女主人也没有,想往来,一时间也没什么借口,总不能主动上门拜访,无缘无故的,师出无名啊!
薛朗自然不知道这些内情,他忙得很,忙着指挥人储存红薯,安排粉条作坊的人,开工做粉条。同时,他还要把他自己农庄里种的红薯挖出来,做成粉条。
薛朗自己田里种植的红薯,留了两百来斤藏在地窖里,其余的,一半留着做粉条,一半分给了部曲家里,加上秋粮的收获,基本上,部曲们的日子就算过起来了,以后不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应该不需要他补贴了。
薛朗这样的做法,竟让部曲们对他感激不已,但凡他去田里,庄上的人,不管男女老幼,见到他都会诚心诚意、毕恭毕敬的行礼,感激他的仁善。
薛朗很无奈,却也不好分说。他府上人口简单,开销本来就不大。这些部曲跟了他,为他以命相搏,照顾好他们的家人,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是他的责任。如果连手下的家人都照顾不好,哪里会有人真的愿意为他卖命。做这一切,所为的不过是不想自己良心不安罢了。
薛朗忙完自己府上的,平阳公主也从仁智宫回来了,她庄上的红薯也挖了,并没有让薛朗帮她制成粉条,而是直接去如今隶属于少府监的粉条作坊,等着粉条作坊给她做。
薛朗明白她的用心,她这是在为今后立规矩,逐也不说什么。从田里回城,还不到饭点,薛朗却有些饿了,问长俭:“城中哪家食肆好些?先去吃一点儿垫垫底吧。”
“喏。”
薛朗今天出来是骑马的,长俭牵着马,两人一块儿去西市。若说长安城内好吃的饭食,还要是西市,这里胡人多,胡人的饼做得好,唐人爱吃胡饼的不在少数,所以,喜欢在西市吃饭的人不少。于是,但凡有点儿本事的食肆,多开在西市。薛朗这还是第一次在外面吃,长俭自然要带着去出名的、口碑好的地方。
长俭带着薛朗去了西市最好的一家食肆。这食肆居然设有雅座,装修的还不错。薛朗就穿着一身普通的麻布圆领袍,裹着黑色的幞头,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