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590章 稍逊一筹,虽败犹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590章 稍逊一筹,虽败犹荣 (第1/3页)

    姓林、作家。

    徐帆的脑海中立刻出现了一个名字,「林朝阳?」

    「对。」

    徐帆惊讶的问道:「叔叔跟他是朋友?」

    「八十年代初他给李翰祥导演、谢靳导演写过几个剧本,你叔叔就是那时候跟他认识的。」江母说。

    江母提到的那些电影徐帆都看过,只不过那时候她年纪还小。

    林朝阳的名字可以说是她们这代人从小听着长大的,今天第一次听江珊说起她们家和林朝阳竟然还有这种关系,徐帆不免感叹。

    「珊珊,你藏的可真深,以前竟然从来没听你提过。」

    「我就小时候见过他,总共没见过两面。这次也是碰巧遇见的,我跟我爸去看望陈伯伯,他也去探病——」

    徐帆听江珊讲着事情的经过,心中既有艳羡,又有惊叹。

    一个电话就拿到女二号,还是跟张国荣一起演戏。

    上一个跟张国荣演戏的内地女演员是谁?

    巩俐啊,巩俐现在可是中戏的传说。

    对了,还有丛珊,她们这些学生从入学就听说过,学校戏文系的陶老师是林朝阳的大舅哥,当年丛珊能出演《牧马人》就是陶老师通过林朝阳推荐给的谢靳导演。

    认识大作家、大导演真是好,随随便便就有戏演,徐帆再次认识到人脉在电影圈的重要性。

    几人一边聊着,崔洁也给江珊弄好的造型。

    江珊的五官线条柔和,眼神明亮,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从进了中戏就是女神级别的人物。

    经过崔洁一双巧手的修饰,现在的她浑身散发着温婉大气、端庄典雅的美。

    不像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反倒更像是成名多年的电影明星。

    崔洁对着江珊相看了半天,很满意自己的手艺,称赞道:「珊珊身上确实有星味儿。那就照这个来,明天我再来给你化一遍。」

    「是崔阿姨您的手艺好,谢谢您了。」

    一旁的徐帆也跟着夸奖了两句,心中满是羡慕嫉妒。

    待崔洁走后,徐帆也提出了告辞,她感觉再不走,自己的心态容易失衡。

    紧接着没用半天时间,江淮延家闺女要去香江跟张国荣一起演戏的消息就传遍了燕影厂家属楼。

    在制片厂,演电影从来不是什么新闻,但不一样的是江珊这回是跟张国荣搭戏。

    尽管不愿承认,但如今的香江电影行业对内地的电影行业确实有碾压级的优势。

    不光是市场表现、影响力,连演员之间也是这样,香江演员在内地演员面前天然高了一头。

    人家演的电影就是受欢迎,就是票房好,很多内地电影界的人觉得,如果不是政策保护,内地的电影行业恐怕早就被香江电影冲垮了。

    这不是大家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实实在在的知道双方的差距,见识过那些录像厅里的狂热观众。

    听说是江淮延走了林朝阳的关系,大家又忍不住聊起了陈怀恺的儿子陈凯戈,陈凯戈现在可是国际知名导演了。

    许多人不由得畅想,如果当年他们能像陈怀恺和江淮延那样跟林朝阳交好,

    现在子女说不定也能借到光了。

    刚刚过去的1992年,市场经济的风在中国彻底吹了起来。

    前有77级中文系聚会时的余雪松,后有江珊抛弃话剧演员的身份投奔影视行业。

    一切似乎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林朝阳对此颇有些感慨,但也仅限于感慨,就像他总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人不可能裹足不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个社会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后世的江珊是个很可惜的演员,不管是长相演技,还是气质气场,都是她们那一代女演员当中的依依者,完全有潜力成长为巩俐式的人物。

    内地电影界缺明星,陶玉书也有意捧自己人。

    有江淮延这层关系在,林朝阳也乐意帮个忙,至于他的举手之劳在燕影厂内所引发的热议,林朝阳不了解,也不会关心。

    一个多星期匆匆而过,正月马上要过完了。

    没有俗事打扰,林朝阳的创作效率很高,只花了不到五天就写好了新的结尾,这几天又翻过头修改稿件。

    速度快的话,十天半个月就能完事。

    这天上午,他工作了两个多小时,正在院里散步,保镖小孙拿了一封信交给林朝阳。

    这几年电话越来越普及,林朝阳已经越来越少写信了,给他写信的朋友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相熟的朋友联系他,也多是打电话。

    等看到寄信人的名字,他就了然了。

    信是陕西的程忠实写的。

    「朝阳文兄:

    你好!

    前年进京时到小六部口胡同拜访,有赖李拓等人盛情款待,至今记忆犹新,

    可惜当时你人在香江。

    自逐县会议后,一别多年,不知你近况如何?念念。

    去年11月拙作《白鹿原》在《当代》杂志分两期发表,全书约50万字,创作此书前后耗时六年,颇费心力。

    幸好发表后反响极佳,受到了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心中深感惶恐之余,难免窃喜。

    给你写这封信,是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当代》计划3月初在京为《白鹿原》举办一场作品研讨会,编辑部方面诚邀文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

    我在燕京文学界熟悉的人不多,先前联系李拓,他欣然应允,又谈起你现在在燕京,因此厚颜来信—.

    林朝阳跟程忠实认识很早,两人认识是在79年全国优秀短篇奖的授奖大会上。

    之后又在《燕京文学》的黄岛笔会、涿县会议等场合见面,关系逐渐熟悉,

    这些年林朝阳去了香江,联系就少了。

    不过联系再怎么少,也总归是熟人。

    对熟人,林朝阳一向优容。

    他当即给程忠实回了封信,应下了这个差事。

    写完信后,又过了两天,祝昌盛跑到了小六部口胡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