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潍坊会战 上 (第2/3页)
队野战的能力。
至少在这个战场上,扶桑6军应该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在之前的阵地攻防战中,鲁军出动的兵力,也足以论证这一点。可是,眼前鲁军的军势,并不比扶桑人为少。在己方大军身后又有第五师及铁勒雇佣兵,难道山东的兵力,不止两师两旅?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段时间的鲁军,就一直在隐藏自己的实力,借助于工事,逐步消耗扶桑的士气和兵力,直到现在,才精锐尽出。如果事实真是如此,也就是说整个战役,都是鲁军控制着节奏。现在当扶桑军决定总力战时,鲁军也认为,到了总力战的时机。实际上,己方所有的行动,都在鲁军计算之内。
战场上,一时得失并不能说明问题,胜负兵家常事,扶桑铁勒战争中,扶桑军吃亏误算的时候也不算少。甚至在辽阳会战中,扶桑6军一度处于劣势,但最终还是实现了翻盘。
一时的下风并不可怕,以一国敌一省,山东注定不是赢家。可是,如果战略层面,自己军队的一举一动,都在敌方计算之内,那输掉的就不是战斗,而是整场战争。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铃木的脑海里,浮现出曾经读过的一篇章在脑海里重新浮现,在大战开始前的瞬间,整场战役的走向及变化,霍然明朗。
鲁军开始的避战,就是有意的拉长扶桑补给线,以空间为自己争取补给优势。潍坊会战阶段的守势,则是消耗自己一方的锐气。借助于工事优势,加上充足的物资储备及兵力,鲁军可以一点点消耗掉扶桑军人的士气。
当后方补给线路遭到破坏,当物资供应不足,导致前线的士气一落千丈,前进无路,后路断绝之时,鲁军才正式出动,完成致命一击。
奇袭山东的骑兵,多半也要面临全灭的下场。不管是否甘心,失败就是失败,战无不胜的皇国6军,必须饮下这杯苦酒。至于未来,帝国将会以何种方式复仇,与自己多半没有关系了。
这次注定要上军事法庭,运气够好的话,回转到预备役,也许……回不去了。
隆隆的炮声,打断了他的思考。不管如何去想,如何筹划,当战斗打响时,一切的思维都已经失去意义。任何计划或是策略,终归要人来实施。战场上,惟有卖命的战斗,才能换取活下去的希望。
虽然受物资供应以及久战无功的困扰,扶桑6军的士气跌落到了谷底。当看到鲁军庞大的规模,以及雄伟的军容时,士气的损失更近一步的加大。但是作为亚洲最优秀的步兵,当枪炮声响起,这些注定要成为牺牲品的战士,依旧抱紧了武器,毅然的走向战场,以无悔的态度,迎接自己的宿命。
军人理当为国死,莫道扶桑无男儿!
“开炮!开炮!不要让袍泽白白牺牲!”
邹华制订的避其朝锐,击其暮归战术,以牺牲步兵为代价,最大限度保全了炮兵的元气。此时,就该是炮兵挥价值的时候了。鲁军长期的训练,在步炮协同方面,丝毫不逊色于泰西第一流强兵。炮弹准确的落在扶桑军队头上,地动山摇,山河变色。战神之威,让无数生灵灰飞湮灭。
成排的扶桑士兵,被弹片夺去生命。榴霰弹不计代价的狂轰,不少大炮因为射过快而报废。这种消耗获得的成果,就是第一线的扶桑军人,几乎来不及进入白兵战,就已魂归三途川。
扶桑6军的炮弹基本告罄,少量铁球弹在这种对射环节毫无意义,交手不久,残存火炮即宣告静默。失去战神庇佑的步兵只能加快脚步,加冲向鲁军。在自己的生命消失之前,多杀一个敌人也好。
受战场宽度的限制,双方的部队,不可能一次性都投入进去。是以,在初步接触中,鲁军的兵力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在接触面上,鲁军与扶桑军,相差无几。双方比拼的,依旧是勇气胆略,加上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