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年度车型评选’ (第3/3页)
垃圾了,四舍五入,这特么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都不用打电话,吹个口哨都有堆成山的垃圾送过来。
报废的汽车、钢缆、铜线源源不断,一车车的往里面倒,然后一辆辆小三轮就喜气洋洋的开走了。
到后面哪怕没现货了,宁愿拿着排队的条子等也不愿意现金结账。
以至于……等尚同文派来的人赶到泉城周围的聚落时,愣是一辆都没能买到。
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再加钱,被人当做‘城里来的傻逼’,花了十万多买了一辆用了一个星期的二手,回去交差。
为了赶时间,甚至直接空运,飞空艇专线连夜送到了东城的回声科工的厂区里。
空白的厂房里,聚光灯之下,被叫来的专家团队围着绕着小三轮,转了四五七八圈圈,齐刷刷的回过头,看向尚同文:
“这是个车?”
尚同文面无表情,无话可说。
此时此刻,充斥了整个空旷厂房里的,只有浓郁到近乎凝结成实质的无语和尴尬。
就好比年度最佳车型评选开大会……
《家用轿车躺赢的》
《皮卡和面包也算实至名归》
《卡车也行》
《小三轮是什么?》
就算是老板给钱再怎么爽快,但特地把大家叫来就因为这种事情,团队里的专家们在黄豆流汗的同时,也不由得有种邪门的荒谬感。
至于吗?
大家大半夜赶到这里,还以为是市场上出现了强势的竞品或者新的技术成果,结果来了一看,一辆小三轮。
回声就算再不争气,总不至于被这么个玩意儿挤出市场吧?
聚光灯之下,小三轮身上的每个泥点和划痕都仿佛在熠熠生辉。从出厂开始,就没享受过这么高级的待遇。
包机运送、专家会诊都轮上了,日子也算过得好起来了……
都不用专家,就算从修车店里把陆锋拉过来,也能分分钟锐评:一眼顶针,垃圾。
简直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糙,太糙了!
充其量不过是车架子上焊了个铁壳子上去做成了轿厢,除了车框之外,车门都是一层薄铁皮,敲上去就发出寒酸的回声。
甚至连喷漆都没有!
只在车头蚀刻出了一个硕大的豆角LOGO,在屁股上,贴了个海岸汽车厂的商标。
再低头看看东拼西凑的底盘吧,家人们!
非常形象的体现出了曾经海岸汽车厂的风格——宁租不买,绝不自研。
一切工艺、设计和构造全部选择现有且经过实践验证的加工和设计,半点创新没有,堪称史诗级缝合怪,不知道从哪个坟里刨出来的弗兰肯斯坦。
整个车上,最值钱的部分,除了罕见一体成型的车框之外,恐怕就是那一具经典款的奔腾型重燃素发动机了。
老规格,老型号,进阶版,还是为了突破封锁,大老远从千岛进口来的……
同规格里最便宜的类型。
除了动力大、方便修之外,一无是处。
噪音大到车开起来直接就能当喇叭使,油耗高到燃油站连夜搬你家隔壁,尾气大到小孩儿从车屁股后面溜一圈都能变成个黑鬼。
百分之一万是故意的,简直就是把新出的环保法规丢地上踩还顺带碾两下留个清晰的鞋印子的类型。
不爽?不爽你来搞我啊。
爷是小三轮!
你还能让中城的环保局来海洲的荒郊野岭里执法不成?那老兄们可要给你讲讲什么叫风土人情了。
除此之外,要啥啥没有。
整个三轮,除了糙之外,就只剩下丐了。
座椅通风和加热?
做梦呢,都小三轮了还想啥呢,就这车的音响都是后面车主额外加装的。除了这个框子之外,其他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可偏偏……
“嗯?”
趴在下面直接看底盘的工程师愣了一下,再愣了一下,不由得失声呢喃。
“好自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