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九章 四镇节度,控地万里,劲兵重镇,皆在一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九章 四镇节度,控地万里,劲兵重镇,皆在一身 (第2/3页)

仿佛又回到从前。

    皇帝与首席宰相一唱一和,让整个朝堂惊呆。

    他们没听错吧?

    不仅是被李瑄整惨的李林甫举荐李瑄兼河朔两镇,李隆基还直接同意了。

    难道圣人忘了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加起来一共多少兵马吗?

    陇右收复九曲后,经过一次扩军。

    现四镇兵马,加起来二十八万。占据十大节镇的一半还多。

    如果再兼任朔方、河东押蕃使,令诸羁胡州、胡部,洮阳郡的吐谷浑部,控制的兵马,最少再多五万以上。

    圣人会不清楚吗?

    有的大臣甚至有一种害怕的感觉,如果李瑄拥兵自重,天下有倾覆的风险。

    不过他们觉得李瑄一片赤诚,诗如其人,应该是忠肝义胆的大唐英雄!

    如果真被李瑄节制河朔,李瑄控制范围内的豪强要遭大罪了。

    也与朝廷有些大臣的利益不对。

    但李瑄就在朝堂上,他们哪敢去捋李瑄的虎须。

    遂大臣们将目光投向裴宽。

    因为是李林甫提出的让李瑄节制河朔,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不可能劝阻。

    能说上话的,只有裴宽。

    其他如陈希烈、皇甫惟明这样的尚书,多半都会默许。

    至于那些被李林甫“立杖马”的谏官,也不会找李瑄不自在。

    “启奏陛下,李将军的统兵、谋略与勇猛,纵卫霍合力亦有不及。李将军胜战,损失多不及敌人十一。有此国士,国家的北方和西面,必定稳如泰山。臣附议右相的建议!”

    裴宽作为宰相,出列向李隆基说道。

    他终于明白李林甫为何会举荐死敌李瑄,因为他揣摩透圣人的心思。

    这条猜测很大胆,因为大唐自开国以来,从未有将领统领过如此多的兵马。

    唐初的行军大总管是一种临时的军事职务,战时任命大臣出征,战斗过后罢免,兵士归各折冲府。

    现在的军镇则是募兵,士兵都是常备军,由于节度使兼任支度使,使士兵极为依赖节度使。

    而且节度使很容易蒙蔽士兵,将天听阻拦在节镇之外,哪怕是假传圣旨,麾下的将士也无法辨清。

    在这种情况下,圣人让李瑄掌握四個节镇,裴宽未预料到。

    此时,裴宽感叹自己不如李林甫。

    他也没有理由反驳忤逆圣人,毕竟他能当宰相,李瑄功不可没。

    裴宽的话一出,意味着朝堂上再也无人能阻拦李瑄任河东、朔方节度使。

    那些五品、四品官吏,一言不发地默认。

    “左相之言,甚合朕意。兵部尚书怎么看待?”

    李隆基点头,两个宰相一致同意,终于让他心顺下来。

    他还想问一下曾经当过节度使的皇甫惟明。

    “河东、朔方刚失去王忠嗣,必须由李将军这样的强将坐镇,李将军曾在朔方任丰安军使、都知兵马使,与将士熟识,使李将军兼河东、朔方节度使,是完美的决策。”

    皇甫惟明哪敢拒绝啊!

    他现在害怕李隆基记起来他曾和李亨是朋友,一直如履薄冰。

    自好友韦坚被贬岭南为别驾后,皇甫惟明才发现朝堂上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一个个太阴险了,不如他当节度使时自由自在。

    皇甫惟明更能感受到李瑄的智慧,很早之前,李瑄就劝告过他和韦坚,但他们没有重视。

    李瑄、李适之和韦坚决裂时,皇甫惟明还很生气,但很快韦坚落马,他知道这是李瑄当断得断,韦坚根本斗不过李林甫。

    “啪啪!”

    “既然如此,李将军听封吧!”

    李隆基拍了拍手掌,召李瑄出班。

    兵部尚书也同意,群臣更不敢说一个不字。

    当初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不够宰相之才,被李隆基当场下令杖毙。

    现在李隆基正在兴头上,没有大臣会给自己找不痛快。

    此时,李瑄再次起身来到殿中的香案前,向李隆基一拱手。

    李瑄想过李隆基会让他兼任朔方、河东节度使,和历史上的王忠嗣一样。

    但这超出他计划之外。

    统领近三十万边军虽然威风一时无两,但时间过长,难免会被李隆基猜忌。

    李瑄又忍不住四镇节度使的诱惑,有这层身份,他在天下的威望将更上一层楼。

    同时,可以在朔方、河东军中,安插亲信。

    他必须尽快找机会拜相。

    因为他需要拜相后办一件大事。

    “李将军忠勇无双,智计统帅,为当代将帅之首,勇力千古无二。今吐蕃小丑欲大举兴师犯我边境,为方便统筹,特令李将军兼以要职。”

    “除本来使职外,李将军再兼河东节度大使、朔方节度大使、河东支度大使、朔方支度大使、河东营田大使、朔方营田大使、河东采访大使、朔方采访大使、河朔押蕃大使、黄河转运大使、三受降城绢马互市使。至于灵武、太原的政事,就不由李将军兼任了,待吐蕃平定,四镇治所在姑臧城,南威吐蕃,北摄回纥。”

    “同令驿站,迅速将军令传达至河东朔方诸军、守捉,其下再传,以稳定军中。向河湟行进的骑兵,也需传达!”

    李隆基宣达对李瑄任命的同时,下达诏书。

    王忠嗣的使职,无一例外,全部被李瑄接任。

    “臣拜谢陛下!感陛下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