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烟阁 (第2/3页)
。
若在水泥凝聚前,破坏道路,必遭受重惩。
百姓和商人从其他门,经过坊市绕道。
现在各坊门日夜不会关闭。
朱雀大街水泥路宽阔,中间两条车道,一条行车,一条走马驴骆驼。
两侧分别有两条,通行人。
待朱雀大街完全竣工,就会修连通各坊市较窄的水泥路,连排水系统也会重新构建。
以免如天宝十三载的暴雨一样,使长安城内如一片泽国。
工人们已经熟知如何分配比例,反复练习过修道路的步骤。
他们有信心一举将新朱雀大街贯通。
修长安水泥路,是为两京古道做好准备。
这个时代,没有离谱的重型车辆,一条路保持二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虽然性价比不高,一切都是从零到有的开始。
毕竟这个时代无法大量提取沥青,想修建贯通南北的柏油路不现实。
当务之急,是多建立水泥厂,烧制更多水泥,筛选更多沙石。
随着李瑄将第一锄头抡下,代表着水泥路正式动工。
百姓无比好奇。
但有至尊的命令,他们都不敢靠近。
直到一个多月后,第一截百丈长的水泥路允许踏上后,长安的百姓和达官贵人都非常震惊。
宽阔的水泥路,分离的车道,可以容纳十辆马车并行。
牲畜道的宽阔比车道不遑多让。
每一道,都有木栏阻挡,可以种植一些花卉,灌木。
两条行人道路各有三丈宽,旁边也可以允许商贩摆摊,彻底将行人道路与车马隔开。
路面光滑,如一块巨大的石板一样。
一旦完成,下雨后不再担心道路泥泞。
这是民生的福祉。
比修建宫殿好过一万倍。
且百姓修水泥路,在防护到位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出现伤亡。
窥一斑而见全豹。
第一截朱雀大街完成后,百姓在城中情不自禁高呼“万岁”。
他们激动地在允许的区域手舞足蹈。
从老人到妇女,每个人都想提前踏上一次水泥路。
更有一些百姓,自发参加城外的劳作,运送水泥、沙石到长安城中,进行下一段施工进展。
告示有言,水泥路要从每一个坊的坊道上通过。
百姓期盼城中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早日形成。
……
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长安热热闹闹,对未来心驰神往的时候,一则消息震动回纥单于城。
“碰!”
“呸!天朝上国,天可汗。真是可耻又可笑。不仅扣押我们的金银珠宝,还否认先可汗的遗诏……”
回纥王宫中,移地健猛拍桌子,他的肺都快气炸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但大唐吃了回纥那么多黄金,竟又声言讨伐。
李瑄这是要拥护叶护太子那个懦夫,和他对抗到底。
“早该猜到李瑄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唯有整军备战,捍卫王庭权力。”
莫贺达干此时已经被任命回纥宰相。
他与移地健命运同体。
一旦让叶护太子回归,他会死无葬身之地。
莫贺达干建议移地健向大唐服软,只是抱着一丝希望。
在忤逆李瑄,获取权力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有所准备。
李瑄让移地健自缚双手,到长安认罪,明显没留任何余地。
“唐军会何时来攻,又有何等方略。”
移地健问莫贺达干。
相比于自己的这个堂兄,他领兵出战的次数屈指可数。
而且莫贺达干在诸部军中有威望。
“回大可汗,今年冬天应该不太可能。大规模出兵需要准备。或许大唐为虚张声势,一两年内,不会来攻。”
莫贺达干不好做出判断。
不论大唐是否进攻回纥,他只希望李瑄不会御驾亲征。
天可汗在草原无人不知,哪怕是小海(今贝加尔湖)畔的小部落,也知道中原天可汗神威盖世。
只要李瑄不亲自出征,莫贺达干相信回纥健儿有十足的把握,将来敌歼灭。
“可恶!我先把那个懦夫的妻儿处死,以泄心头之恨。”
移地健不想失去权力。
在草原大会盟的时候,四方部落高呼大可汗的感觉太美妙了。
他认为一切皆因叶护太子,是叶护太子上蹿下跳,使得他无法巩固权力,发展势力。
“大可汗不可。杀死他的妻儿,不会起到任何效果。反而使四方部落不再服德。现如今,应该赏赐四方部落,留心大唐太原、朔方、河西等方向的动静。如此在危急关头,才能号令诸部。”
莫贺达干向移地健劝说道。
回纥大联盟中,已经有不可控制的部落出现。
原因很简单,磨延啜遗诏废除并杀死叶护太子,根本就是莫须有的罪名。
是以许多亲近叶护太子的部落不服气。
且有如日中天的大唐,天可汗的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
对一些非回纥的胡人来说,投靠回纥需要纳税,投靠天可汗也需要纳税。
又有什么区别?
说到底,回纥汗国的根基太浅薄。
莫贺达干认为,风雨飘摇的时候,团结最重要。
“听兄长直言!”
移地健握紧拳头,打消将叶护太子妻儿杀死的想法,开始笼络四方部落,整军备战。
他又听从莫贺达干的意见,减免附属部落和族人的赋税。
声称若叶护太子引狼入室,比以往更重的赋税,将由族人去扛。
在一套组合拳下,移地健笼络一部分人心。
但回纥远远没有当年突厥汗国的实力。
或许回纥人会追随移地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