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八十三章 金陵,再见李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三章 金陵,再见李白 (第2/3页)

畅崔、丹扬太守等,都与李瑄随行,毕竟这是他们管辖的地界。

    “诸卿免礼!”

    李瑄使金陵官吏免礼。

    现如今,金陵地区的官方地名是江宁,王源心只能是江宁令。

    王源心是乾元二载进士及第,在除贱为良后,先任江南东部下县令,因政绩优异,于去年升迁为江宁令。

    大诗人王昌龄曾经在江宁丞的位置上待了七年,颇受百姓爱戴。

    他生不逢时,又有幸遇见李瑄,一改颓势。

    “谢至尊!”

    金陵官吏再谢李瑄。

    “卿是东道主,带朕看看这石头镇。”

    李瑄向王源心吩咐一声。

    “遵旨……”

    王源心领命后,带李瑄等人在石头镇上巡视。

    石头镇,因石材多,石刻多,石人多,石兽多,因此得名,通俗易懂。

    里面的一切,也名副其实。

    石头镇坐落在钟山以北,紧邻长江,从钟山取石。

    王源心向李瑄讲述石头镇是金陵城外最重要的一个集镇,里面的工匠雕刻技艺高超,受长江一带百姓青睐。

    金陵可借助长江水运,将石头镇的雕刻销售至大江南北,以增加金陵的财政,福佑民生。

    李瑄高度赞扬金陵“点石成金”的成就。

    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发展出特色的工商业。

    出石头镇,李瑄慰问来迎接他的平民百姓。

    并请一些乡老,问究生活情况。

    得到的结果,令他稍微宽心。

    淮阴的情况只是少数,大部分百姓在除贱为良后生活飞跃,让李瑄更坚定自己的变革之心。

    当天,来不及去金陵城。李瑄在石头镇休息。

    李瑄向王源心询问李白的踪迹,确认李白在金陵城中。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以李白的性格,是不可能来迎接李瑄这个皇帝的。

    王源心也请不动李白。

    翌日清晨,李瑄登上钟山,从钟山上能眺望金陵城,遍观江山如画。

    “金陵虎踞龙盘,卿觉得有没有帝王气象?”

    李瑄站在钟山主峰,向身旁的畅崔说道。

    “回至尊,孙吴割据,东晋南逃,宋齐梁陈偏安一隅。洛阳、长安才是帝王之都。”

    畅崔拱手向李瑄回答道。

    他这不仅仅是标准回答,还是他真正的想法。

    “与扬州一南一北,位置重要。于江南发展,重中之重。看此山河地势,当可尽力发展。”

    李瑄笑了笑,没有去深说金陵的帝王气。

    “臣谨记至尊的话!”

    畅崔领命。

    很明显,至尊把金陵看得比丹徒还重。

    如丹扬郡这种超级大郡,全力发展金陵这类有底蕴的城池,使其商贸再翻几倍不成问题。

    从钟山下来,李瑄在王源心的带领下,前往金陵城。

    更多的百姓夹道欢迎天子。

    李瑄在金陵东门,向金陵百姓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演讲。

    一直以来,北方文人轻视南方文人。

    因为大唐的士族,不论是关陇士族、山东士族、代北士族等,都是北方的士族。

    到盛唐时期,江左士族彻底没落,南方文人集团,成为豪强大族,已在政治上失势。

    从历任宰相的姓氏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李瑄严禁这种南北对立现象。

    南方人大多是从北方迁徙,李瑄希望从今以后,四海一家,过太平日子。

    他与天下百姓一起,创造盛世。

    在金陵汇聚的文人非常多,他们对李瑄的话产生共鸣。

    皇帝抛头露面,面向万千百姓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话,这是亘古未有的。

    人群中,一名老者静静地看着李瑄对百姓的讲话,神色复杂。

    他就是李白!

    李白从未老过,只是心未老。

    尽管岁月已在他脸上刻下痕迹,但他那双眼依旧炯炯有神,眸光中透着不羁与平淡,一切磨难都无法磨灭他骨子里的那份执着。

    看着面向百姓,绘声绘色的李瑄,李白的心神回到二十年前。

    那漫天飘絮的曲江池边。

    他任职翰林院,李瑄只是一介白身。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那诗句惊艳到李白,更惊艳的是李瑄的人生轨迹。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曾和许多诗人一样,有从军边塞,献策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