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李白离开人间,故地重游 (第2/3页)
这种情绪,也伴随着李白多年的壮志未酬。
他想再站起来,真正地为国效力。
哪怕是如王昌龄一样,当七八年县丞。
想着想着,李白躺在床上一字一句地吟唱《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用出最大力气,吐出最后一句诗。
他还是想当大鹏啊!
在精力最不振的时候,写出这首带有李白特色的《临终诗》。
一如他年轻的时候的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自比大鹏。
杜甫自比凤凰。
寓意截然不同的人生。身虽老,心如大鹏。
李瑄的心中咯噔一跳,这首诗还是出现了。
这个像是李白墓志铭一样的临终诗。
大鹏展翅奋飞而半空摧折。
不加任何修饰。
浩叹一生壮志未酬的悲怆,流露出对人生的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之情。
即便不愿意承认,李瑄也明白李白已经风烛残年,随时会熄灭。
侍从将李白的《临终诗》记录下来,李瑄俯身在李白耳边耳语一句以后,拍了拍李伯禽的肩膀,暂时离去。
临走前,李瑄吩咐御医尽全力调理李白的身体。
现在李白多说一句话,胸口就剧烈起伏,像是用了最大的力气。
他不再打扰李白,携带着李白的手稿离开庭院。
当天,李瑄就将李白手稿交给随行南巡的秘书省官吏,让他们开始编撰《李白诗集》,同时在《大唐月报》上发消息,搜集李白遗留在民间的诗集。
尽可能全的将《李白全集》保留下来。
乾元七载,二月十九日。
李瑄前往句容县巡视的时候,锦衣卫快马加鞭,从金陵城中传来消息。
李白疾病之中,偷偷饮酒一口,溘然长逝……
山川肃穆,天地同悲,草木摇晃。
春日不再明媚,冰冷的小雨降临……
每一寸空气中,仿佛都酝酿着悲怆,无尽的哀伤,将李瑄笼罩。
在这个时代,李白之死,只是一个大诗人去世。
在李瑄心中,李白却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有李瑄帮助李白收集诗篇,他的诗歌将更加受人传颂。
李瑄结束对句容县的巡视后,立刻赶回金陵县。
金陵令王源心已经决定用县中财政,厚葬李白。
毕竟李白在金陵留下数以百计的诗篇。
在鼓励工商的时代,李白是金陵文人中最顶流的存在。
特别是在这两年,不少人因为李白到达金陵,使金陵更繁荣。
相比于李瑄的可望而不可即,李白距离一些文人雅士更近。
“节哀顺变!”
李瑄一身素服到达李白庭院中,向李白的妻子宗氏安慰道。
“太白荣幸,能得至尊祭奠。民妇拜谢至尊。”
宗氏含泪向李瑄拜谢。
即便是宰相,也不能让皇帝亲自祭奠。
但李瑄只是在祭奠一个友人。
宗氏是武周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但宗楚客在唐隆政变的时候,被李隆基宰了。
这注定了宗氏不可能富贵。
“令尊离世的时候,我在外,不能回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令尊有什么遗言吗?”
李瑄又向李白的唯一子嗣李伯禽询问。
“回至尊,家父并没有未了的心愿。只希望简葬在钟山之下,头枕青山而眠。”
李伯禽拱手向李瑄回答。
“那是钟灵毓秀之地,适合长眠。”
简单埋葬,也符合李白的性格。
李瑄遵从李白的遗愿,将李白墓选择在钟山下。
李伯禽会为李白守孝三年。
今后的宗氏,也会选择留在金陵,在这座李白最喜欢的城市中,思念李白。
李瑄亲自为李白撰写墓志铭,并将李白的《临终诗》刻在墓志铭尾。
于钟山沟谷中,选择埋葬之地。
有李瑄参加李白的葬礼,不少官吏都随应,整个金陵的文人,都向李白拜祭。
李白逝去,李瑄虽走出悲伤,但他迟迟未离开金陵城。
于三月十五日,李瑄正式下令,改丹扬郡为金陵郡。
改江宁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