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八十九章 落花,西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九章 落花,西征 (第3/3页)

左仆射,为二号宰相。

    改礼部尚书路嗣恭为侍中,为五号宰相。

    升任除贱为良有大功的农部尚书张镐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为三号宰相。

    改瀚海大都护段秀实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为六号宰相。

    王昌龄这些年来,迁民有功,为户部尚书王昌龄加参知政事,为七号宰相。

    本来文部尚书高适是有资格拜相的,但高适现在一病不起,已经辞去官职。

    李瑄恐又要失去一个友人。

    天策府,枢密使封常清致仕,拜太尉养老。

    郭子仪致仕,以司徒养老。

    李瑄提拔柏海都督府都督南霁云为枢密使,统领天策府。

    李光弼、王难得、张兴等其他使轮换。

    李瑄让凤翔都督车神塞兼任天策府的兵器使。

    待李瑄回京后,车神塞正式卸任凤翔都督。

    各地都督,也将按照天策府调拨轮换。

    一些都督退休养老,新的都督、副都督上台。

    各地巡抚任期已满,于今年八月,回长安述职。

    八月。

    经过李瑄的考核后,提拔韦陟、伟伦、畅崔、杜甫、萧昕、许远等九位巡抚为侍郎。

    其中,杜甫为文部侍郎。

    下一步,他们有可能被提拔为尚书,从而拜相。

    等各地巡抚安排好后,有几名巡抚因为年纪大,被李瑄要求致仕,回两京居虚职养老。

    其他则更换地方,准备下一个任期。

    李瑄让宰相们考核各地副巡抚,优渥者提拔为巡抚。

    地方太守,优渥着提拔为副巡抚,或者到长安任郎中。

    李瑄召回安西大都护岑参,拜为文部尚书。

    以王玙为农部尚书,以常衮为刑部尚书,以第五琦兼任商部尚书,以崔汉衡为礼部尚书,杨炎为工部尚书……

    这些也是下一届宰相的有力人选。

    也有一些老臣,如崔光远、刘之儒、张仁贤、颜杲卿等因年纪和身体原因致仕,李瑄结允许他们以从一品虚职养老。

    李瑄将御史大夫的位置交给张巡,让他代替原本颜杲卿的位置,监察百官。

    现在御史部有三十个监察部,这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为首者,必须刚正不阿。

    张巡为大唐可以不择手段,他甚至比颜杲卿更适合管理御史台。

    另外,掌管财政的太府,李瑄交给以前的亲信刘单,并授刘单开府仪同三司。

    大理寺卿则由萧华担任。

    秘书监的位置由贾至担任。

    严庄作为安禄山叛乱的始作俑者之一,李瑄依旧让他担任秘书少监。

    他在朝堂上唯唯诺诺,下了朝深居简出,他也庆幸自己能安稳到现在,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奢求。

    用了大半年时间,李瑄完成对新朝局的布置。

    在这番官职任免上,唯有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和禁军三大将军裴璎、罗兴、薛错,雷打不动。

    于乾元九载十月,诸地官吏完成交接。

    宰相、天策府官吏,都已经上任。

    李瑄也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大诗人高适于十月二日病逝。

    李瑄亲自去参加高适的葬礼,并为其撰写神道碑文,追赠高适为太尉。

    盛唐的大诗人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去,李瑄也不免悲伤。

    好在薪尽火传,更多的诗人、词人崭露头角,古文运动也如火如荼。

    有的诗人,李瑄甚至都从未听说过,却能书写上等佳作。

    在高适葬礼举行完毕后,于十月下旬,李瑄率领飞龙禁军、龙武军、羽林军五千,开始西征。

    李瑄将政事委托于刘晏、李泌等宰相。

    将长安、洛阳的防务,委托于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罗兴、薛错、车神塞。

    依照以往,每隔一个月,每一位宰相都必须向李瑄送来简报,让李瑄了解时政,在重大问题,和重大贪腐、任免事件中,得以批示。

    早在李瑄西征半年前,神机营已经先行一步,前往西域。

    而神策卫、天策卫的四万兵马,已经到达河中,正在养精蓄锐,等待接下来的大战。

    在宰相和万民的相送下,李瑄带着太子李奕、燕王李淞,踏上征程……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