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三章:全书剧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全书剧终 (第2/3页)

到此处,贾环不由咧嘴傻笑起来。

    而对梅世鸣来说,他的志向,比贾环更加远大。

    自然没有像贾环这般,会露出这般小人得志的模样来。

    原本他是极为渴望能够带兵打仗,浴血战场的。

    贾琮强命他掌管火器营,他还心有不甘。

    不过在见识过手榴弹的威力之后,梅世鸣很快就转变了想法。

    因为他意识到了,先进武器对战争的重要性。

    手榴弹威力虽然大,但若是在敌人摸清了手榴弹的虚实之后,只要提前有所防范,那么手榴弹再想建功,便没这般容易了。

    因为手榴弹毕竟受投掷距离限制,甚至还没有弓箭的射程远。

    这件武器,还需要继续改良才是。

    又或者,可以将改良过的炸药,应用到其他武器上。

    一时间,梅世鸣陷入到深思之中。

    且说此时,贾琮和士兵饮完酒之后,回到书房之中,静静思索起来。

    这一次,朝廷命他献出手榴弹的制作方法和图纸,倒是并没出贾琮预料之外。

    从手榴弹亮相之后的惊艳战绩看来,手榴弹无疑是战场上的一大杀器。

    这样的大杀器,朝廷也不可能让它只掌握在贾琮一个人手中。

    而实际上,手榴弹的限制很多,一旦被敌人熟悉其性能之后,完全算不上是大杀器。

    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这个时代,火器早已问世,不过因为火药威力和工艺的缘故,一直都没得到重用。

    在历史上,也是在明朝引进弗朗基大炮之后,火器才一点点更新换代走上战场的。

    而大夏的火器不行,大清的火器就更不行了。

    哪怕在原本历史上,也是如此。

    大清的火器,其实都是从大明那里窃取来的。

    而在这方世界,就连大夏的火器都没派上用场,大清就更无处窃取了。

    不过,以后倒是可以大力发展一下火器了。

    在骑射方面,大夏天然是比不上满清的。

    因为首先大夏战马的数量就受限,没有足够优秀的战马。

    先天条件就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想在骑射上和满清争锋,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既然如此,就索性在火器上多下一番功夫了。

    就在贾琮想着心事的时候,薛宝钗端着一盏茶款款走进来,轻轻放到桌上问道:“琮三哥,你在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贾琮闻言,一把将薛宝钗拉进自己怀里。

    笑道:“我正想着,回去如何去你薛家提亲,早些将你接进门来呢。”

    尽管两人早已坦诚相待,但是大天白日的这么亲密,依然让薛宝钗羞涩不已。

    她正要说话,却是有亲兵在门外禀报道:“将军,梅校尉求见。”

    薛宝钗忙闻声而起,从侧门躲了出去。

    贾琮让人将梅世鸣请了进来。

    而梅世鸣这一次来,却是来和贾琮探讨火器改造事宜的。

    倒是和贾琮的想法,不谋而合。

    贾琮将自己的一些理论抛了出来,顿时令梅世鸣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不过,贾琮也仅限于理论而已。

    让他去制作火枪火炮,他是不会的。

    毕竟术业有专攻。

    却说梅世鸣将贾琮所说的理论一一记录下来,欢天喜地地离开。

    而贾琮却是在梅世鸣走后,再次陷入沉思之中。

    若想快速发展火器,空有理论是不够的。

    但是他自己并不擅长这些。

    倒是不知道,这方世界的西方,他们的科技发展到哪一地步了。

    若是他们的科技发展,依然如同历史中那般,比东方要快的话。

    倒是可以从他们那里,引入一些科技类的书籍来。

    甚至,可以引入一批工匠乃至科研人员。

    在原本历史轨迹中,因为满清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东方的科技发展,落后西方数百年时间。

    而落后就要挨打,最终导致多国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下场。

    华夏百姓,受尽屈辱。

    不知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才让华夏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

    而自己既然穿越到了这方世界,岂能毫无作为,让这等事情再次上演?

    不过,对于西方的发展,目前贾琮是真的毫无了解。

    这件事情,倒也不急在一时。

    等年底的时候,再让薛宝琴去打听一番不迟。

    ……

    且说数日之后,薛家的伙计回到京城。

    薛姨妈早通过书信,知道薛宝钗和薛家伙计,安然无恙到了蓟州城中,并且不日就会回返,他们母子也就放下心来。

    不料这一次伙计是回来了,薛宝钗却是没跟着他们一起回来。

    薛姨妈不由大惊,忙命人请了张德辉来,让薛蟠招待着。

    自己在后廊下,隔着窗子,向张德辉问道:“为何你们回来了,宝丫头却没回来?难道,难道……”

    张德辉站着,垂首恭恭敬敬说道:“夫人且请宽心,大小姐只是偶然染恙,留在蓟州城中养病。”

    “说是等年节下,跟着琮三哥车队一起回来的。”

    薛姨妈紧张地问道:“宝丫头病的要不要紧?可妨不妨碍?”

    张德辉忙是回道:“夫人,我临来之时,见了大小姐一面,大小姐气色无恙,并无大碍,夫人只管宽心。”

    薛姨妈哭道:“你休要哄我,只管实话说来,若宝丫头果真无恙,她岂有留在蓟州城不回来的道理?”

    张德辉听了,一时间,却是不知该如何说。

    总不能说,大小姐和琮三爷好的蜜里调油,舍不得回来吧?

    这时候,薛蟠先自说道:“妈,你也是老悖晦了,连这种事情都听不出来。”

    “妹妹说她年底和琮兄弟一起回来,你老人家还没听明白不成?”

    “必然是妹妹留下,不舍得回来,生病只是借口罢了,便你老人家连这一点都听不出来,平日倒还总骂我笨。”

    薛姨妈细细一想,觉得果然如此。

    宝丫头这一次豁出性命去,为的是什么?

    琮哥儿又是个重情重义的,如何能不感动?

    这两人,怕是一时红鸾星动,私下便定了终身。

    而年轻男女一起,干柴烈火,岂有不一点就着的道理?

    他们食髓知味,一时舍不得分离,也是有的。

    只是这般,未免忒不矜持,岂不背了妇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