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收复蓟州全境,满清援军来驰 (第2/3页)
而他们得到反馈并且做出反应,并且派出兵马来,所需要的时日就更长了。
因此,短时期内,只需要防备檀州、顺州、幽州三洲之地的满清大军便足够了。
这三洲,是必然会派出大军进行夹击的。
去年满清大军虽然在蓟州城外吃了大亏,但是他们是在攻城的时候吃的亏。
在城外的野战方面——好吧,在大夏使用了手榴弹之后,他们也吃过一次大亏。
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搞明白了手榴弹的攻击方式,并且知道了该如何防范手榴弹。
甚至他们军中,也配备了一批手榴弹。
因此,这一次他们若知道蓟州城中的夏军,竟然敢主动出击,必然会被他们一些厉害尝尝。
而这一次解放整个蓟州的军事行动,贾琮也并没有准备兵贵神速。
而是准备稳扎稳打。
因为无论如何,都是要和其他州的满清士兵做过一场的。
只有把他们打怕了打疼了,他们才会老实。
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一味追求快了。
因此,在拿下四个小城之后,贾琮便派人完全掌控了四座小城。
将城中的满清大小官员,通通处死。
甚至城中迁徙过来的满清百姓,也都纷纷处死。
他倒不是嗜杀,只是不愿意在大后方留下隐患。
并且还派出官员,接管了四座小城。
而四座小城的汉人百姓,自然无比欢喜。
这里距离蓟州城不远,他们多少也都听说过蓟州城中的事情。
也早就盼着朝廷大军到来了。
第二日,大军继续向前推进。
这一次,柳湘莲率领的利刃军则是隐在了暗处。
这利刃军,本就不是用做正面战争的。
如今满清方面有了防范,利刃军便派不上用场。
第二日上午,五万夏军将蓟州第五座城池团团围困住。
城中的满清士兵,纷纷涌上城墙。
他们脸上,无不露出绝望之色。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守军不过一千,面对五十倍于自己的兵力,双方实力悬殊过大,他们根本无法抗衡。
然则,这些满清士兵,则是已经做好了以身殉城的打算。
八旗子弟,驰骋天下,纵横无敌。
他们可以死,但是绝对不能窝窝囊囊的死去。
夏军在蓟州城,给他们满清八旗军造成了巨大的损伤。
而这一次,他们也要让夏军见识一番,他们满清八旗军守城的厉害。
这一次,哪怕夏军最终能够破城,他们也要在夏军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此时,城墙之上,已经堆满了守城物资。
这一千满清士兵,面对夏军团团包围,已经蠢蠢欲动起来。
然则,夏军方面,并没有攻城的打算。
很快,满清士兵,便是看到,夏军竟是拉出两尊火炮出来。
这火炮,正对准他们的城门,然后不断矫正着炮口。
不多时,瞄准完毕,两个炮兵开始点火。
轰!轰!
伴随着两声巨响,地面猛烈颤动起来。
城墙上的清军,感觉整座城墙都在抖动,有种随时都要坍塌的感觉。
城墙上的泥土,簌簌剥落而下。
而城门,则是直接被轰出两个大口子。
城门后防守的清军,被这两炮,轰死了许多。
剩下的人,也无不心惊胆颤。
而接下来,夏军方面,又开始再一次瞄准点火。
轰!轰!
原本就被轰的摇摇欲坠的城门,此时终于坍塌。
“冲!杀啊!”
“杀!”
“杀!”
城墙上,原本士气昂扬,只待以身殉城的满清士兵。
在大夏几炮轰开了城门之后,他们的士气,便为之一泄。
夏军迅速冲入城中,只小半个时辰功夫,便全歼所有清军,收复此城。
整座蓟州,也不过十五六座城池而已。
今日才第二日功夫,他们便拿下了五座城池。
并且,今日还并没有结束。
两天功夫,他们便拿下了三分之一个蓟州。
而在休息了一个时辰之后,贾琮留下几百士兵镇守。
然后带领大军,继续进攻下一座城池。
下一座城池,倒是一座中型城池。
这一次攻城的难度,必定要大了一些。
不过贾琮也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因为满清人口就有限,兵力自然也是有限的,这座城池虽然是中型城池,但是里面留守的兵力并不多。
也只有区区一千五百人而已。
照理说,这样的大城,至少也要三千人防守。
只是单是蓟州,便有十六座城池。
这十六座城池加在一起,就需要万余兵马。
更不要说,镇守蓟州城的兵马,足足高达五万人之多。
而实际上,燕云十六州,也惟有蓟州城乃是要道,驻守兵力最多。
其他十五州,并没有这么多兵力镇守。
因为整个满清加在一起,一时间也难以凑齐五十多万兵马来。
对这座中城,贾琮仍然采取围困然后用大炮轰城的破城方式。
在火炮面前,或许那些大城的城门,足够坚实,还能勉力抵挡的住。
但是这样的中城,完全无法抵挡住火炮的攻击。
因此没用多久,城门便被轰开。
这座城池,随即也落入到大夏手中。
在夺城的过程中,夏军倒是出现了一些伤亡。
不过伤亡并不算大。
接下来,贾琮开始在城中清理满清士兵和百姓,并且留下人手接管城池。
如今,他们已经夺下六座城池。
贾琮也没有选择继续攻城,而是先让大军驻扎了下来。
晚上的时候,此次出征的先锋官吴山,前来求见。
贾琮命人将他请入到军帐之中。
吴山拜见了贾琮之后说道:“将军,末将此次前来,乃是特意为人请功。”
大军出行,自然有人专门记录军功。
只要主帅清明,军中便没有冒功领赏的事情。
一般军功都是在战后,统计完毕之后,禀报上去,然后统一赏赐。
当然,也有在战时,因为立下大功,当场战场提拔的。
而这吴山,乃是先锋官,按理说,提拔个伍长、什长,根本不需要来知会他。
难道他还想提拔个百夫长、千夫长出来不成?
这等层次的底层官员的提拔,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