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章:元初一脉想摘桃子?谁给你们的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元初一脉想摘桃子?谁给你们的脸 (第2/3页)

是吐的稀里哗啦,饭都吃不下去吗?”

    “人家根本没感觉到什么,胃口好得很,只是因为我怕胖,这才不敢多吃,哪里料到竟是有了身孕呢。”

    好吧,孕吐反应也是分人来的,甚至同一个女子,一胎二胎三胎之间,反应都有所不同。

    晴雯竟是一点孕吐反应都没有,再加上她怕胖,不敢多吃。

    而现在她可是要供应两个人的营养,怪不得会忽然之间晕过去,都是营养不良闹得。

    只是,这不是原谅她的理由。

    贾琮不由怒道:“你没有孕吐也就罢了,难道你天癸没来你自己也不知道?也不来问着我?”

    晴雯含羞说道:“我天癸本就不规律,这一次迟来了一月,我,我真没怎么放在心上的。”

    好吧,不得不说,你这心也真是大。

    接下来,贾琮倒是开始认真吩咐晴雯,让她一定要多吃饭,想吃什么就让厨房里做什么。

    这一次,晴雯倒是老老实实答允下来了。

    好容易有了身子,她自己,也是十分欢喜的。

    晴雯不由又说道:“三爷,如今我有了身子,就不能伺候你了。”

    “不如三爷再买两个丫头,或是让红袖她们过来,也好伺候三爷。”

    贾琮笑道:“三爷哪里就如此不堪了,倒也不必如此,也罢,不如就写一封信,让红袖来吧。”

    红袖自幼就在他身边服侍,伴随他一起长大的。

    将红袖叫来伺候,也是好的。

    半月之后,红袖便是赶了过来,少不得先一阵道贺。

    两女不免说笑了一番。

    红袖来了之后,晴雯便是轻松下来。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到了六月。

    恰是到了香菱生产的月份,下个月,便轮到了薛宝琴。

    六七月份,正是最热的时候,她们倒是不巧,恰好要在这两月坐月子。

    六月初十日,贾琮接到消息,香菱成功诞下一女,母女平安,让贾琮为长女取个名字。

    香菱产下一女?自己有女儿了?

    如今自己也是儿女双全了。

    也不知道小家伙到底长什么样,到底是像香菱多一些,还是像自己多一些?

    贾琮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宁国府,亲眼看一看小家伙了。

    只是如今,他真的是走不开,下个月宝琴也要生产了。

    罢了,还是等到年底再回去一趟吧。

    想到此处,贾琮便为女儿起了个名字:贾薇。

    至于小名,便让母亲梅夫人取名好了。

    香菱不是林黛玉,因此贾薇的小名,还是不要让她自己取的好。

    不几日,贾琮的信便寄了回去。

    香菱听到女儿的名字叫贾薇之后,也十分满意这个名字。

    而梅夫人听到要自己给孙女取名字,想了半晌,便取了薇儿这个乳名。

    很快,时间又是进入了七月,薛宝琴顺利诞下一子,母子平安。

    这一次,又轮到贾琮给小家伙取名字了。

    贾琮给这小家伙取了个名字叫:贾萧,小名依然让梅夫人来取。

    而薛宝琴对贾萧这个名字,也十分满意。

    至于小名,梅夫人给取了个富贵的名字。

    好嘛,这个小名,还真的十分俗气。

    不过,这也是老人家对孙子的疼爱。

    并且小名本来也是俗气一些的好。

    ……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来到了秋天,恰是到了收获的季节。

    接下来,贾琮故意错开了四州之地百姓和官方土地的收获时间。

    等百姓收获完庄稼之后,贾琮以每天十文钱工钱为代价,雇佣了大量的百姓,收割官地里的地瓜、玉米和花生这三种新型农作物。

    并且还专门拿出一些土地来,让他们以亩为单位,进行称重。

    最后称出的亩产,让所有百姓,都大吃了一惊。

    像是玉米和花生也就罢了,亩产量,也不过六七百斤,和小麦也相差无几,高也高不到哪儿去。

    独独地瓜的亩产量,着实惊人,竟是达到了两千多斤的亩产量。

    这个产量,足足是小麦的三倍之多!

    好吧,这个亩产量,自然是有水分的。

    因为地瓜乃是鲜地瓜,并非是晒干之后的地瓜干的产量。

    但即便如此,地瓜的产量,也要远远超出小麦去。

    不过听侯爷说,这三种农作物,是可以接麦茬的。

    也就是说,可以在冬小麦收割之后进行耕种,然后等这三种农作物收割之后,又可以进行播种冬小麦。

    这样一来,就能达到两年三熟的效果。

    之所以是两年三熟,而不能算是一年两熟。

    是因为这套模式,不能够一直循环往复。

    耕种几年后,必须要歇一茬,然后更换一下种植次序,不然的话,容易让土地肥效变差,并且作物会产生病变。

    而即便两年三熟,也能让百姓两年之间,就多收一茬庄稼来。

    折算起来,一年大约能增收三百多斤粮食。

    而多出来的这些粮食,便可能让百姓解决温饱问题,不至于挨饿。

    因此,当四州之地的百姓在帮官田收割完之后,纷纷动了明年要种植新型农作物的心思。

    而对此,贾琮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贾琮一手推广促成的。

    如今地里这些留下种粮,足够明年在四州之地推广了。

    而在明年在四州之地彻底推广开来之后,到时候,还可以上报朝廷,争取在整个大夏范围内推广。

    而一旦在整个大夏推广开来的话,那么整个大夏,再也不用愁粮食的问题了。

    后世的清朝,在推广几种农作物之后,都能养活四万万百姓。

    在大夏自然也是可以的,并且如今的大夏,根本没有这么多人口。

    而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大夏的内部矛盾,就能得到大大的缓解。

    这一日,贾环兴致勃勃地找到贾琮说道:“将军,如今秋收过去了,新军也训练了一年功夫,完全可以投入战斗了。”

    “如今,正是收复燕云的大好时机,不知将军及时出兵?”

    贾琮不由笑道:“你未免忒心急的了,倒也不必急在一时。”

    “如今我们的子弹,不足以支撑我们打一场大的战争。”

    “并且满清那边,吃一堑长一智,在我们手中,吃过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