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一章:贾宝玉父子写书,林潇湘创女子学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贾宝玉父子写书,林潇湘创女子学堂 (第2/3页)

 而他写的窃玉偷香,虽然不及诸如会真记、牡丹亭等书的文采。

    但是贾宝玉描写的,胜在真实细腻,里面的许多细节,一看就不是那些穷酸书生凭空捏造出来的。

    必定是这绛花洞主自己也经历过这番富贵无疑。

    而偏偏,这市面上,还真的少见这类文笔的艳书。

    因此,这一千本书,竟然很快就卖断了稿。

    这让书坊掌柜,喜不自胜,忙不迭的命人再加印一万册来。

    再多,就有些不敢印了。

    因为只要这本书大火起来,就必然会出现盗版,到时候就不好卖了。

    此时,书坊掌柜,只恨他没有第一时间就多印些出来。

    若是当初就印两万册出来的话,未必就不能全部卖出去的。

    而忙完这些事情之后,书坊掌柜,又派人寻找绛花洞主。

    不多时,便找到贾宝玉。

    找到贾宝玉之后,书房掌柜,当即向他约稿。

    让贾宝玉赶紧再写一本,只要内容不比上本书差,掌柜的保底会给到一百两银子。

    若质量上佳的话,未尝不能再提价的。

    贾宝玉听了不由大喜过望。

    其实不用掌柜的来找他,他也已经在构思了。

    他还要养家糊口呢,如今媳妇儿又有了身孕,第二个子嗣马上就要出生。

    只五十两银子,哪里能够?

    况且窃玉偷香那本书,是贾宝玉写的第一本书。

    因为经验不足,里面难免有疏漏之处。

    而有了第一本书的经验,也让他越发有了底气起来。

    而如今得了掌柜的保证之后,他更是信心十足起来。

    因此,他索性断掉了给人写书信、抄书、作画等工作,只一心写起书来。

    且说贾政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不由大怒不已。

    这畜牲如今竟然不务正业了?

    如此下去,以后分了家,还如何养活一家老小?

    想到此处,贾政不由将贾宝玉叫到身边来,大发雷霆之怒。

    并且要叫小厮拿下宝玉——好吧,此时他们家,哪里还有小厮?

    贾政少不得要亲自动手。

    不过,贾宝玉却是及时说起自己写书同样是为了赚钱,并且已经写完一本,赚到手五十两银子的话来。

    贾政听了,兀自不敢相信。

    便命贾宝玉将他写的书拿来给自己看。

    贾宝玉十分忸怩。

    他写的本身就是小黄书,哪里好意思给自己老子看?

    不要说是在这个时代,便是放到后世。

    那些写小黄书的网文作者,也不好意思将自己写的书的书名,让亲朋好友知道的。

    不过终究是过不了这一关的,最终,贾宝玉也不得不将他写的第一本窃玉偷香的书,拿来给贾政看。

    贾政看了书名,又翻看了几页,便狠狠训斥了贾宝玉一番。

    说他有伤风化,败坏了贾家门风,说完,便将贾宝玉打发了出去。

    等贾宝玉走后,贾政则是翻开书来,细细看了起来。

    原来,这书其实颇对贾政口味的。

    只是刚才贾宝玉在,他不好意思翻看罢了。

    等贾宝玉走后,贾政便细细翻看起来,很快便沉浸在了剧情之中。

    只一下午,贾政便看完了整本书。

    毕竟字数十分有限,也不过几万字而已。

    看完之后,贾政还忍不住升起怅然若失之感。

    此后几日,贾政都还沉浸在书的情节之中。

    最终,贾政又忍不住让贾宝玉将他刚写之书的草稿送来。

    新书贾宝玉写的比较慢,这才刚刚写了三章而已。

    不过因为贾政要,贾宝玉也不得不将书稿亲自送了过来。

    贾政拿起书稿,打开看时,发现书名叫做风月宝鉴。

    一看到书名,便是对了胃口,贾政忍不住啧啧称赞不已。

    翻看去,不多时便入了神。

    这本书的文笔越发细腻,比之上一本,好了太多。

    不过只有三章,不多时贾政就全部看完。

    看完之后,贾政自是心痒难骚不已。

    忍耐不住之下,又从头翻开起来。

    看着看着,贾政忍不住提起笔,批了起来。

    若都写得出来,何以见此书中之妙?

    写完这句之后,还心有不足,便想连自己的名字也记录下来。

    不过很快贾政便悚然而惊。

    这可是宝玉写的艳书,若自己把自己的真名写了上去,可真成大笑话了。

    只是不留个字号,也着实心里不甘。

    想了想,贾政便在后面写下脂砚斋这三个字。

    写完之后,贾政又翻看了两遍,才着人将书稿送了回去。

    且说贾宝玉拿到书稿之后,翻看起来,发现老爷竟然标注有批语,心里着实不爽。

    但毕竟贾政是老子,他也无可奈何,也只好忍耐下来。

    接下来,却是贾宝玉写,贾政看。

    后面贾政越发喜欢写起评语来。

    并且也越来越喜欢上贾宝玉写的书来。

    这父子两个,隐隐间,反倒是成了一对知己。

    (这里致敬一下曹雪芹老先生和脂砚斋这对知己,写贾政为脂砚斋,纯属娱乐。脂砚斋身份成谜,连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幼都无从知晓)

    ……

    却说贾琮已经回了幽州,至于大军,还仍然留在原地的。

    只等明年三藩叛军攻打过来,看他们进度再做进攻。

    此时,贾琮却是忍不住开始考虑起将来的打算起来。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一鹿在原,群雄逐鹿,贾琮也是准备要争一争的。

    而坐拥幽州军,贾琮不说胜券在握,起码也有九成的把握。

    此时,贾琮已经在考虑,一旦登基之后,要在全国掀起改革的事情来了。

    许多事情,开国之时是最好展开的。

    一旦过了这段时间,阶级固化,利益集团不断壮大,到时候想要再进行变革,就将变得十分困难了。

    然而,改革却也要慎之又慎。

    就像那王莽,篡权之后,迫不及待的便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的每一项政策,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政策。

    然则因为脱离实际,理念先进到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时代。

    因此最终被刘秀这个天选之子所推翻。

    贾琮自然是要吸取这种教训的。

    所有变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他自然要慎之又慎才好。

    而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