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隆中对,寇相、林如海归心 (第2/3页)
念,有一些是让寇相和林如海,都为之啧啧称奇不已的。
而还有一些,是让两人难以苟同的。
毕竟,双方所受到的教育,双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回来之后,两人找到贾琮。
分宾主坐下之后,寇相先自问道:“侯爷,老夫想问你一个问题,不知侯爷可有逐鹿中原之心?”
听到这个问题,贾琮心里不由一跳。
他自然是有这份心的。
不过,却不知道该不该说。
他自然不是怕寇相会向朝廷揭穿他,目前朝廷自身难保,只要他不是明目张胆的骑兵造反,朝廷都只会假装不知此事。
贾琮担忧的是,不知道寇相是不是愚忠于朝廷,愚忠于李氏皇族。
若是的话,只要自己透露出野心来,寇相又怎么可能会帮助自己的?
不但是寇相,甚至对自己的岳父林如海,贾琮也有如此担忧。
毕竟林如海此前乃是孤臣,为了全君臣情谊,置自己的性命都不顾。
不过反过来再想想,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后面他们总会知道的,因此,隐瞒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想到此处,贾琮才是说道:“寇相,有如何,没有又如何?”
这句话,虽然没有从正面回答,然则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寇相听了,点头说道:“若如此,我还有第二个问题要问你。”
听到这句话,贾琮心里不由大定。
忙是说道:“寇相但请问来。”
寇相又自问道:“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侯爷将来是不是会将土地回收,并且重新分配给百姓?”
“将来是不是会将均田制,还有一条鞭法的税赋制度,在天下推行?”
“将来侯爷是不是会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将考试内容变为新学呢?”
听完这些问题,贾琮不由在心里腹诽不已。
你老人家这问的是一个问题吗?
这明明是一串问题嘛!
不过,这些问题的答案,大约也意味着将来会不会效忠自己的问题。
想到此处,贾琮不由说道:“寇相,的确如此,将来我的确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田制和摊丁入亩制度。”
“而将来科举考试的内容,我也会进行变革,今后会以新学为主,四书五经为辅。”
甚至不是为辅的问题,贾琮准备将来大幅度削弱四书五经的占比。
寇相听了,忍不住皱眉问道:“侯爷,你可知道,你此举,动了读书人的利益。”
“而治理天下,靠的是读书人,没有读书人帮助,将来你何以治理天下?”
“而科举考试的内容,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岂可轻易变动?”
听到寇相的话,贾琮微微一笑问道:“敢问寇相,大夏之所以积弱如此,其中最大的缘故,是不是因为太过优待读书人?”
“以至于绝大部分的土地,都归在士绅名下,不用缴纳税赋。”
“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所缴纳的税赋却是越来越重?”
“天下读书人多的是,想做官之人呢也多的是,不怕没人出来做官。”
“至于科举考试的内容,我同样也想问一句寇相,凡是中举为官之后,有几人还翻看四书五经呢?”
“治理国家,又有多少用的是四书五经呢?”
“那些皓首穷经的书生,一旦中举为官,又有多少是不知变通,不通政务的?”
“四书五经,不过是科举的敲门砖罢了。其实科举考试,重要的不是考什么,最重要的,是给寒门子弟一个晋升的渠道罢了。”
贾琮说完之后,不但是寇相,就连林如海,也都陷入到沉思之中。
贾琮之言,在士林之人眼中看来,未免忒过离经叛道,大逆不道。
然则无论是寇相还是林如海,都是务实的官员。
仔细想来,贾琮所言,竟是大有道理。
思索许久,林如海忍不住问道:“琮哥儿,难道学了新学,就有用处吗?”
贾琮微微一笑说道:“自然是有的,想必寇相还有岳父大人,都看过我燕云之地的发展。”
“不知你们觉得,我燕云之地发展如何?”
林如海闻言点头说道:“发展自然是极快的,虽说比不上江南,但是比之大夏其他任何地方,已是不遑多让了。”
贾琮说道:“而这,都是新学的力量啊!”
“如今西方的新学,已经遥遥领先于我大夏。”
“他们国内,蒸汽机已经大量普及,他们的发展,已是日新月异。”
“若我们不能迎头赶上,将来必会被他们欺压无疑。”
“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啊!”
听完这番话之后,寇相和林如海相互对视了一眼,交流了一下眼神。
然后寇相说道:“今日侯爷一番话,真是颠覆了我们此前的认知啊。”
“容我们回去好好想想,再来给侯爷一个答复。”
闻言,贾琮点了点头。
贾琮倒是并不怎么担忧,贾琮觉得他们会想明白的。
只怕也惟有自己,才能给他们施展抱负的平台了。
今日自己怕是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冲击,让他们回去好好冷静一番也好。
两日之后,寇相和林如海,再次找到贾琮,表示愿意在幽州为官。
贾琮听了不由大喜过望。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们既然愿意在幽州为官,就表明他们愿意辅佐自己。
这两人,可都是可以信赖的栋梁之材。
得两人辅佐,贾琮信心大增。
贾琮很快便将整个燕云十六州的事情,都丢给了两人。
只有在重大问题上,才会需要贾琮裁决。
接下来,贾琮将目光,全部都放到满清身上。
因为贾琮也接到了情报,目前吴三桂所率领的三藩,正在造船,准备明年开春之后就会渡江。
而贾琮,在开春之后,也会同步对满清展开攻击。
希望能够恰好在吴三桂攻克京城之后,彻底灭亡满清。
这样一来,才能提前一点时间,集结大军,准备南下。
贾琮命福察初升所部,开始行动起来。
而实际上,福察初升在贾琮还没命令他之前,已经在偷偷行动了。
他联系到了满清的许多将领。
而这些将领,也因为满清已经摇摇欲坠,而和福察初升眉来眼去,勾勾搭搭。
如今得到贾琮的命令之后,福察初升,开始正大光明的加大了力度。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