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满清灭亡,活捉康麻子 (第3/3页)
。
果然,这个消息一经传出。
那些心里还念着大清,想着他们的皇帝逃了出去,早晚还会带兵打回来的人,此时不由断了念想。
虽然说盛京是大清的京都,拿下盛京,拿下满清皇帝康麻子,就意味着满清的灭亡。
但实际上,满清还是有小半的地盘,没有被他们拿下来的。
原本还难免有一些心怀故主的顽固派,怕是仍然会誓死守城,与城同休。
而如今,随着他们的皇上主动请降,这一口气,不免也就泄了。
很快,满清剩下的小半疆域,几乎没有碰到任何抵抗的,纷纷投降下来。
而接下来,贾琮将所有的满清士兵,都开始整编在一处。
福察初升那边,贾琮直接给他补足了十万兵马。
并且给出承诺,这一次覆灭满清之功,且先给他寄下。
等朝廷安顿下来之后,贾琮必将会为其请功。
如今贾琮总兵力已经超过三十万。
十万福察军,贾琮也不怕他们造反。
如今福察军中,也配备了一万步枪手。
不过,他们自己并不能生产子弹。
子弹都是军械处配备。
只要失去幽州的后勤补给,福察军中的一万步枪手,他们手中的步枪,随时都能变为烧火棍。
掌控着后勤,就掌控着福察军的命脉。
而多出来的清军,则是平分给了其他几大将领。
然后,贾琮命福察初升还有柳湘莲,带领大军先返回幽州。
满清这边,贾琮留下了贾环还有吴山部共计十万大军。
满清这边,还需要一番清洗才行。
必须要将这里的土地,全部平均分配下去。
同时这里,也不能留下清军驻守——当然,以后都不会再有清军了。
不能留下满人士兵驻守,必须要留下幽州军才妥。
以免引起军队哗变来。
接下来,贾琮手握大军,在整个满人地盘上,进行了一次大的土地整改。
在此期间,大量的欺压百姓的八旗贵族被杀死。
他们的土地,一多半都分发给了百姓。
剩下的土地,也都会租赁下去。
这些土地,也不是贾琮自己留下来的。
而是预留下将来人口增长之后的余地。
因为有士兵镇压,那些满清贵族,自然翻不起多少浪花来。
甚至许多满清的大官,无不后悔起为何要投降来。
只是如今为时已晚。
且说满清百姓,在贾琮主持正义,并且分发到了土地之后,无不兴奋起来。
他们一下对大夏产生了归属感,对冠军侯贾琮,更是感恩戴德起来。
接下来,贾琮将寇相请到盛京来坐镇,治理这片土地。
寇相欣然而往。
至此,贾琮终于抽出身来,回到了幽州。
满清覆灭,如今,贾琮也开始将眼光聚焦到中原局势上。
且说天赐帝出了京师之后,一路北上。
他其实完全可以躲到燕云十六州来的。
有冠军侯贾琮保护,必定能护佑他周全。
不过天赐帝对贾琮,也十分防备。
贾琮绝对不是什么忠臣良将,不然的话,也不会对他的旨意置之不理,拒不南下平反。
天赐帝怕冠军侯会行曹操之举,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怕他去了燕云之地,就再也回不来了,只能成为冠军侯手中的傀儡。
因此,左思右想之下,天赐帝最终逃到了济南府。
这里离京城已经足够远。
并且牛继宗守城,还是有些能力的。
天赐帝觉得自己逃到济南府去,还是十分安全的。
而贾琮,在得知这些消息之后,不由微微摇头。
这天赐帝,果然烂泥扶不上墙啊。
三藩叛军,果然来势汹汹。
但是朝廷之中,其实还是有几员大将的。
他们或许对上清军不行,但是对三藩叛军,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朝廷若是稳扎稳打,不愁抵挡不住反叛之军。
甚至若他不逃,固守京城的话,只要叛军迟迟拿不下京师。
等拱卫京师的义军一到,叛军必然生变。
只可惜,这位天赐帝太过昏聩无能,竟是舍弃了京师而逃。
不过这位倒是个狠人,他在逃走的时候,还带上了太上皇和皇室晋升的几根独苗。
这天赐帝倒是有几分小聪明和狠辣的。
他这是怕若留下太上皇和几个皇室成员,他这边一跑,那边就有人扶持这些人为帝。
这样的话,他就危险了。
因此,哪怕是逃跑,也要将这些麻烦统统都带在身边。
若有什么不妥,先将他们统统杀死再做道理。
而贾琮还发现,牛继宗留守京城,竟是成功守住了京城。
不过三藩叛军,直接舍弃了京城,如今直奔济南府而去。
这些叛军,倒也不傻,知道如今最紧要的,不是占据京师。
也不是占领地盘,而是先将天赐帝拿下再作道理。
只要杀了天赐帝,灭掉大夏皇室,那么他就能够登基为帝,号令天下。
因此,这一路上,三藩叛军,并没有攻城掠地。
吴三桂直接带了五万骑兵,直接长驱直入。
除了偶尔会祸害百姓之外,直接急行军,长驱直入,直奔济南府而去。
而沿途的这些守将,自知不是叛军对手,自然乐的见到这一幕。
因此,叛军的速度,十分迅捷。
而天赐帝到了济南府之后,遭受这番惊吓,不免大病了一场。
病好之后,他在济南府,再次高乐起来。
此时的天赐帝,不但名声大损,也失去了太多的掌控力。
眼见叛军都要杀到济南府来了,他竟然还不知情。
并且,或许因为他心里也觉得不妙,因此索性当了鸵鸟。
竟然更是抓紧时间享乐起来。
他又在济南府填充了几十后宫,也不早朝,也不过问政事,日日与美人高乐不已。
其荒唐昏聩,令人咋舌不已。
不几日,吴三桂带领五万骑兵,直接杀向济南府,不几日便能来到济南府的消息传来之后。
天赐帝再也无法当鸵鸟,这才惊慌起来。
他忙召集跟随他逃亡的大臣们商议国事。
讨论起如何抵挡叛军来。
有人提议干脆封平南王为一字并肩王,和他划江而治。
有人提议前往投奔冠军侯。
还有人提议,不如直接开城门投降,或许还能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