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四十五章:阴谋、阳谋,薛宝钗蜕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阴谋、阳谋,薛宝钗蜕变 (第2/3页)

   这让许多心里还存着正义的书生,开始反思起了自己,还有整个群体。

    他们平时喜欢结社、喜欢文会,喜欢指点江山,喜欢狎妓作乐。

    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喜欢到处奔走,喜欢写一些悲伤的诗文,甚至在国家灭亡之后,有些还不惜以身殉国。

    然则,于家于国何益?

    终究,不过是在自我感动罢了。

    他们的所作所为,竟是基本上全部用处的。

    而那些为官者,则是对四书五经无法治理国家深有体会。

    他们考中科举之后,四书五经便全无用处了,不过是个敲门砖罢了。

    至于新学,他们之中,虽然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接触过。

    但是大多也都有所耳闻。

    当他们知道,原来冠军侯,是通过新学,通过枪炮战胜的满清之后。

    此时对皇上会大力发展新学,也便有了足够的理解。

    这一篇文章,着实是厉害的紧。

    不但安抚了百姓,就连士林之中,也有多一半的人,认可这种观点。

    反对者自然还是有的,无论古今中外,无论地域籍贯,总是不乏固执者的。

    当然,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利益受损的缘故。

    这些人,他们眼中,只有利益。

    哪怕你说的天花乱坠,只要我利益受损,那就是不成。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不过,总体来说,这篇文章,起到了贾琮想要的效果。

    从倪二递上来的情报中,贾琮也看到了这一点。

    而接下来,贾琮还在思索。

    单有这一篇文章,还是不够的。

    就像后世的一句话一样:无图无真相,没有图你说个鸡毛?

    单凭自己一番话,还不足以让更多的人相信这一点。

    既然如此,自己何不派遣一批人,前往西方留学呢?

    并且,派遣的这些人手,大有讲究。

    可以从世家子弟,还有士林、勋贵子弟等中间挑选出一批人出来。

    让他们出去半年或者几年功夫,回来之后,就少不了会有一批鼓吹新学的海归了。

    这自然对华夏是有一定害处的,但是绝对有利于新学的推动。

    好处自然是多过害处的。

    想到此处,贾琮很快便开始准备实施。

    当然了,想要实施此事,却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到的。

    接下来,贾琮准备先将汤若望和南怀仁师徒两人,还有科研院,一并搬到京城来。

    登基之前,贾琮是想着尽快将京城搬到幽州去了。

    只是登基之后,贾琮才是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

    好多事情,都不似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如今不说其他的,单是一个新政,甚至还只是一个阉割版的新政,都闹出如此大的动静来。

    如今新政还没在整个华夏范围内推广呢,就更不要说迁都了。

    若他执意迁都的话,只怕必然会引起动荡。

    而这,自然是贾琮不愿意看到的。

    想要迁都,怕不是一二十年功夫就能做到的了。

    因此,贾琮也决定,先将汤若望和南怀仁师徒二人,从幽州迁徙到这里来了。

    要派人留学的事情,自然也要等到他们师徒两人来到之后,再做定夺。

    ……

    且说皇宫之中,薛宝钗正拿着大夏月报观阅。

    这几日,她一直提不起精神来。

    始终想不通,皇上为何如此对她。

    直到今日,她拿起大夏月报来,看到了头版头条的第一篇文章。

    然后,薛宝钗便彻底被震惊到了。

    她虽然博古通今,色色都知道的。

    但是毕竟是女孩儿,所看者,也多以诗词歌赋居多。

    而对于史书史实,虽然也有所涉猎,但也难有自己的理解。

    直到她今儿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薛宝钗不由产生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直到此时,她才真正知道了,那十一位重臣以乞骸骨来逼迫皇上,到底是何用意。

    而皇上果断应允,并且在事后还直接将他们全部抄家,将这十一人全部流放,到底承担了多少压力,多少骂名。

    更可笑的是,好容易回到后宫,只想轻松轻松的时候,自己竟然在此时来劝诫皇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