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太子至纯至孝,暗潮涌动 (第3/3页)
就杜绝了地方官员上下其手贪墨的途径。
当然了,有其利就必有其弊。
地方官吏,其实还是有手段可用的。
比方说,百姓不是只需要缴纳银子便可以了吗?
而百姓的银子从哪里来?还不是丰收了之后,卖掉粮食才换来的银子?
而这时候,地方官员,完全可以来一个官商勾结。
在百姓丰收之后,将粮食的价格压的极低。
但是百姓又要银子来缴税,就不得不卖掉手里的粮食。
而那些商人,就可以低买高卖,从中赚取利润。
而这种事情,几乎是必然的。
贾琮和三位大学士,自然也有对策。
那就是在各地设置粮仓。
若市场粮食价格过低的话,朝廷的粮仓,就必须平价收购粮食,不得压价。
各地都必须要有储备粮。
这样的话,一旦碰到受灾等特殊情况,就可以用这些粮食来救济。
不至于引发动乱。
因此用这种方式,就能够杜绝官商勾结,压低粮价的问题。
当然,这要看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如何了。
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去执行的。
因此,即便他们制定好了种种策略,未必就不会出事。
……
关陇李家,如今仍旧是关陇豪门。
关陇李家源远流长,在唐朝时乃是五姓七望之一,是顶级豪门。
虽然在唐末,皇朝起义的时候,大肆屠戮世家豪门,关陇李氏也遭受到惨重打击。
不过世家,都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关陇李家,还有隐宗存在。
等局面平定之后,隐宗现身,李氏,依然是关陇豪门。
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要不然怎么说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呢?
自唐宋以来,已经历经好几个朝代,然而关陇李氏,依然鼎盛长青。
而今,关陇李氏,正召开族会,共同商议大事。
而他们商议的事情,则是马上就要缴税了,他们家要不要交税的问题。
关陇李氏,在关陇一代,就是土皇帝。
先前清查土地的时候,关陇的地方官,就畏惧李家权势,帮李家隐瞒田亩。
只是,李家的土地实在是太多了,整个关陇,几乎有三成的土地都是他们家的。
这许多土地,如何不露出破绽来?
于是,他们又收买了巡查院分院的官员,准备继续隐瞒下去。
只是最后终究被查了出来,地方官连同巡查院分院的官员,悉数被拿下。
巡查院分院的官员,更是被砍掉脑袋,举家被流放。
而经过这一遭之后,李氏的田亩,再难遮掩下去。
最终朝廷另派官员,丈量完毕之后,将他们实际亩数登记在册。
如今到了秋后,已经到了该交税的时候。
李家召开族会,就是在商议,要不要交税的问题。
若不交,朝廷问罪该如何应对?
若要交,又要交几成?
总之,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全交的。
很快,李家家主就说道:“如今人都到齐了,大家都议一议吧,马上就要交税了,我们李家,该如何交法?”
此时,李家太老冷哼道:“我李家延续千八百年,几时交过税赋?”
“小皇帝未免忒胆大妄为,竟敢和天下对着干,我李家便不交又如何?”
而李家青壮派的一人则是皱眉说道:“我世家为何能够延续至今而能长盛不衰?”
“无非一个审时度势,如今皇上推行新政,乃是大势。”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李家,又何必螳臂当车,自取灭亡呢?”
“即便新政会得罪全天下士族,最终会不了了之,然则枪打出头鸟。”
“我们何必出这个头?这第一年,我们便交了,其实也有限的很。”
“左右也会有人出头,我们何不审视局面如何,再做计较呢?”
李家太老冷哼道:“若天下士族,人人都如你一般,缩起头来,当了那缩头乌龟。”
“天下士族,从此往后,岂不是家家都要缴纳税赋?若如此,便是死后,也无颜面见列祖列宗。”
“今后,必将成为士族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