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世道之变 (第2/3页)
可现在,他却越来越像过去的那个淳于量了。
骄横,无礼,违抗庙堂。
这是觉得兄长不在了,就要旧病复发吗??
他此刻手握大军,若是带着这些大军有了异心。
陈项越想越是惶恐,袁宪正要说话,陈便站起身来,「袁公文士,少知军事,不必多言,可以先离开了。
袁宪无奈,朝着陈再次行礼,而后告退。
在袁宪离开之后,陈便召见了章昭达。
两人在皇宫内秘密的谈论了许多事情,章昭达方才匆匆离开。
江陵。
这座破败不堪的城池内,处处都充斥着敌人的欢笑声。
百姓们躲在家里不敢外出,好在淳于量也能控制住魔下的大军,不让他们对着江陵的百姓们来上一次宣泄。
在过去,淳于量是不太在意这方面的事情的,可最近,他忽然有点黄法戳化,在陈国的诸多将军里,只有黄法戳是讲究这一点,攻城之后不会去伤害当地的百姓,严明军纪,秋毫无犯。
不知淳于量何时也开始效仿这一套东西。
淳于岑披着甲,匆匆跳下战马,快步朝着官署内走去。
官署两侧的申士也都认识他,不敢阻拦,纷纷行礼。
他就这么一路畅通无阻的走到了淳于量所在的屋外,此处的甲士终于将他拦下,在禀告之后,就让他进去了。
淳于岑快步走进屋内,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
「父亲!」
淳于量此刻就坐在床榻上,手里捧着一本书籍,没有了平日里的锐气。
「嗯。」
淳于岑从怀里掏出了文书,而后禀告起周围各地的情况。
自从他们攻占江陵之后,周人的溃兵退往了四周,双方的水军也进行了几次交手。
淳于岑就这么一点点的告知来自各地的情报,而淳于量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在意这些。
淳于岑说完了这些,悄悄打量着父亲。
先前自己提议要投汉,父亲说时机还不曾成熟,可如今,大军在握,江陵已得,若是带着江陵去投汉,应当是能有大贡献吧?
到底什么时候才算是时机成熟呢?
他很想开口去问,但是又怕被训斥。
正迟疑不定的时候,淳于量忽吩咐道:「抽调些信得过的老弟兄,充实亲兵淳于岑大喜过望,「父亲,时机到了吗?」
淳于量放下了手里的书。
「什么时机?」
「不是要带着江陵投奔汉国....
淳于岑的话还不曾说完,淳于量的脸色就变得格外难看。
「放肆!」
「你是想让我谋反吗?」
「我岂是那般小人?!」
淳于岑看着愤怒的父亲,即刻低头,「父亲,是我失言。」
「乱世之中,大家都不讲信义,当臣子的殴打皇帝,当皇帝的凌辱大臣,将军们只想着叛变,文官们只想着收钱,上下混乱无序,不讲道德。」
「可现在不同了。」
淳于量很是认真的说道:「天下即将大一统..::.若是再按着过去的想法来做事,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淳于岑有些愣然,「周国虽然被击破,可实力依旧不弱,两国联盟,还是能抵抗汉国,父亲觉得汉国很快就能击破二国吗?」
「汉国当下的耕地,户籍,就已经是其余二国所不能抗衡的了,从根本上看,汉国的粮产更多,铁产更多,人口最多,这是大一统的资本。」
「而从治理上看,汉国的治政,远超其余二国,地方刺史大多清廉贤明,吏极多,皆勤勉,朝中大臣才智非凡,大能者多,其制吸纳周陈之善,自成一体,
其将军勇猛,善战者数不胜数,将士多甲,军械精良,操练得当,如此资本加上如此治政,不出三五年,天下必然大一统。」
「天王此人,宽厚待人,骁勇无敌,胸怀广阔,果断而有胆魄.....
「天时,地利,人和,汉国皆得之,谁人能与其抗衡?」
「退守巴蜀也好,占据江水也罢,不过是多拖延些时日,苟全性命而已。」
淳于岑轻轻点头,「父亲,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以江陵去投汉呢?汉国欲得天下,江陵是重中之重,若是我们以江陵,以数万大军去投,必能得天王喜爱....」
「非也。」
「若是将城池直接献给天王,天王定然会赏赐,却不会重用。」
「往后想要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只怕很难,我已经老了,倒是无碍,只是你,若是也因此遭受非议,往后不能重用,那我们家往后还能有什么成就呢?」
「天下大一统之后,德治之风必盛,到那个时候,过去殴打过皇帝的,无端背叛的,只怕都被大家所非议....如今是有功之臣,将来便是贰臣奸贼了....」
淳于岑似懂非懂。
「父亲,那我们怎么办?」
「等啊。」
「等到我们不能在陈国立足的时候,就可以去投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