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第3/3页)
这回当真是看在小娘子对夫君有情有义的面上,大亏了!大亏了啊!”
凡是商家说亏,其实还肯卖的东西,那必定是有赚的。
江慧嘉心里笑了笑,面上只道:“掌柜的经商讲仁义,必定财源广进,越做越大。”一边从袖袋里取出一只小荷包,从里头掂了一块碎银子出来,“请掌柜的称一称,这银子约有二两,照一两银折一千二百文来算,掌柜的看着找我铜钱便是。”
因为铜钱太重,她这回带出来的通共就是二十两银子,另加五十几个零散铜钱。
银子她是分两边袖袋装了,铜钱则另用一个荷包装着挂在腰间。
说起来,她嫁妆里头明面上那五十两压箱银,说是银子,但因为银子难得,其实是银钱各半的。其中白银有二十两,另外则是三十贯铜钱。而她未过明路的那一百两私房钱,则被江母柳氏早早存入了宝通钱庄,换成了百两银票,给她私下夹带着,以备后用。
这回江慧嘉能大手笔带这么多银子出来,其实那二十两银中,有十九两是宋熠给的。
掌柜接了银子,拿出一个点子小秤来称,称下来是二两一钱银,折得铜钱两贯零五百二十文。这人便连连道:“官方兑换价格是两贯零一百文呢,小娘子,这回小店可亏大了。”
江慧嘉道:“民间兑换价,最高可是一千三百文换一两银,此次换价却是一千两百文,掌柜的可莫欺我不识数。”
掌柜也笑:“但一千三百文可不易换得,一千两百文才是常价。”
“因此谁也不亏。”江慧嘉也笑起来,又催掌柜写契纸。
掌柜便提笔写下:“今收到……”写了三个字,看向江慧嘉,正要提问,江慧嘉已经自报门户,“我姓江,青山村人士,夫家姓宋,外子名唤宋熠,熠熠生辉的熠,掌柜的可写明白了。”
掌柜一怔,脱口便问:“江娘子识字?”
江慧嘉微笑道:“略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心里也是微微笑,忍不住想,这回说的这句话,略有台词感,而且十分耳熟,似乎是许多古文小说里被用烂了的。
当下心情微妙,甚觉有趣。
掌柜的神情却慎重起来,当下继续写:“今收到青山村宋熠之妻江氏铜钱两贯……”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