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7章 怎么不写申请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章 怎么不写申请书? (第2/3页)

出话剧,燕大才能早点给予你们重视。”江弦鼓励说。

    “可是我们又没那么多剧本,就今天这个剧本,还是英达同学写了大半年写出来的。”

    “你怎么不试着写写?”江弦冷不丁问了梁左一句。

    “我?”

    “你妈谌容那么有才华,我不信她的儿子写不出个好的剧本,排不出一场好话剧来。”

    “.”

    “行了,你回头上我那儿一趟去,我手里正好有一个剧本,你看看你们能不能演。”

    “您写的剧本?”

    梁左和王小平一听,同时变得激动,“您真愿意让我们演?”

    江弦笑了,“剧本你们都没看过呢,激动啥?”

    梁左一听,尴尬的挠了挠头,他还真是对江弦都有些盲目信任了。

    王小平嘴甜,“您写的,一定差不了!”

    啧啧。

    江弦一听王小平这话,都忍不住想给她提前介绍下郑小龙同学了。

    这一对儿这会还不认识呢。

    又过几天,就到了每年文化界最关注的盛典:1980年全国优秀颁奖。

    朱琳提前一晚上把江弦在红都做的那件儿中山装找了出来,熨的平平整整。

    清早阳光很好,江弦把衣服往身上一穿,看着特挺括,很有精神。

    “怎么样?”

    “你别急,我再给你捯饬捯饬。”朱琳踮起脚尖,给江弦理了理头发。

    一直到她满意,江弦这才骑着自行车出门,来到天安门广场,从挎包里取出介绍信进入到颁奖的大会堂。

    扫了一眼大会堂里头,生面孔很多。

    江弦提前看过一眼获奖名单,几乎九成的获奖作家都是新涌现出的作家,像是冯骥才、张洁、孔捷生、刘鑫武这些个去年获奖的作家,今年都没有再出现在获奖名单上。

    “江弦同志!”

    “子龙同志!”

    进了会场,江弦便看到了蒋子龙在朝他招手。

    蒋子龙今年凭借一篇《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奖项。

    文讲所同学一场,这会儿见了面倍感亲切。

    “为了颁奖还专门弄这么一身?”一见面,蒋子龙便调侃说。

    江弦轻笑一声,“这是我去日本访问做的衣服,特地穿过来了,领奖嘛。”

    他又朝着周围看了一眼,人不少,大家三三两两的交谈着,不过大部分是孤僻的自己待在原地。

    “今年生面孔真多。”蒋子龙感慨说,“我还怀疑是我记错日子来错了,这会儿看到你,我就知道肯定没走错。”

    自打全国评选这个奖项开办以来,江弦便是常青树了,年年都能在颁奖仪式上看到他的身影。

    真是流水的获奖者,铁打的江弦。

    两人有些日子没见了,聊了好一会儿,看见李清泉的身影。

    “清泉同志!”江弦打个招呼。

    李清泉笑眯眯的点点头,看一眼他和蒋子龙,“恭喜啊。”

    江弦好久没见过李清泉了,先是和他寒暄一阵,互相问了问彼此的近况。

    李清泉这会儿主抓文讲所的事情,给江弦和蒋子龙透露,他们文讲所在和高教部接洽,打算在下一期招生的时候,把学历定为研究生。

    这事儿不是拍拍脑袋就随便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丁玲主办文讲所的时候,就曾招收过二年制的研究生。

    不过高教部那边闹得也很凶,很多人不同意。

    首先文讲所硬件就不够标准,大学的大楼呢?大学的校园呢?大学图书馆和丰富的藏书呢?

    总不能一个租来的破院子,就能批下来高等教育学历了,再其次,大学的教授队伍、大学的标准课程这些通通都没有,太不正规了。

    作协这边也有话说啊,你们大学生教材上都是我们作家的文章,你们高校的研究生论文好些也是用作家们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才写成的,对待这些作家不应该套用普通大学的标准。

    双方这会儿僵持不下,作协一琢磨,打算先弄一个“学历委员会”出来,李清泉如今就主办此事。

    “这事儿的缘起还是因为你。”李清泉意有所指的看了江弦一眼。

    三人心知肚明,江弦曾经在谢师宴上有过一番发言,希望文讲所给作家们提供学历。

    “那时候你那个鲁迅文学院的想法,丁玲同志听了也很赞同。”

    李清泉笑着说,“丁玲同志的说法和你一样,文讲所不好听,厕所也叫所,还是叫鲁迅文学院最好,这个名字有荣誉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