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十八岁】+【初次出门】=?” (第2/3页)
”
“郭开贞?”
冯小双当然知道这个名字。
文化部的老部长,虽然这几年这个名字已经很少被提起了,人们更多提起的是郭沫若这个名字,文学话语殿堂的建构者之一,冯小双儿时曾仰望过的星辰。
“《浮士德》艰深晦涩,这是文学界的共识,但郭开贞做第一部的初译时,只花了一个暑假,就连重译花的时间也只有几天工夫,到了更难的第二部,他也仅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他老人家翻译东西,最出名的是“雅”,其次就是快,让人惊掉下巴的快”
冯小双静静听苏晨讲述着,心中也是一阵震撼。
苏晨虽然没有明说,但确确实实要将江弦这份翻译的才华,拿出来和郭开贞,也就是郭沫若同志相比拟了。
这无疑是一份极高的评价。
即便江弦在翻译上的造诣也许还比不上郭沫若的水准,没办法与他比肩,但至少可以肯定,他是有这个潜力的,毕竟江弦还这么年轻。
带着期待,苏晨和冯小双在京城待了三天,四处逛了逛,第三天又来到江弦家里,打过招呼以后,江弦直接把《漂流者》和《饥饿游戏》的中文译本推到了两个人的脸上。
“真的翻译完了!”
即便心里有所准备,可真见到东西被塞过来,苏晨还是忍不住惊讶一声。
“老苏,你瞅瞅,翻译的行不行?”江弦说。
苏晨先是翻开《漂流者》的稿子,快速的浏览一遍,又翻开《饥饿游戏》的稿子,看完以后,一脸叹服。
“行云流水,我虽然没仔细看,但看的几处,几乎找不出什么有语病的地方,也没哪里读起来不通畅,这么短的时间,你竟然能做到这个水平?”
“写的时候就打出腹稿了,现在翻译也只是把肚子里的那点东西重新倒出来。”
江弦给出个解释,又说,“《饥饿游戏》还有个第二部,这会儿来不及了,我回头再寄给你。”
“好。”
苏晨把这份翻译稿收好,又拉着江弦问,“最近还有没有什么新稿子?你去美国这段时间,国内杂志基本没怎么见到你的新作品,不如趁此机会,让我们《花城》把你的旧作、新作一气儿推出几篇?”
“.”
江弦无语。
“你们《花城》也太贪心了,我都把翻译稿给你们了,你们还不满足,还要约我的稿子。”
苏晨嘿嘿笑了两声。
“毕竟这两篇都不算是首发嘛。”
苏晨当然承认《漂流者》和《饥饿游戏》这两篇的优秀,但心底又会觉得两篇都差点意思。
这里的“差点意思”和的内容无关。
而是涉及到的背景。
《漂流者》还好一些。
《饥饿游戏》的背景,虽然是虚构的国度,但能看出这是掺杂北美文化的世界,完全就是国外。
比起这些个非本土的文学作品,《花城》更想要的是一篇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本土文学作品。
只有推出这样的文学作品,他们《花城》才能在文学界继续的站稳脚跟,站稳“四大花旦”之一的文学地位。
“你可能不知道,前不久《XZ文学》上面发表了一篇,很有意思,叫《LS河女神》。”苏晨道。
“《LS河女神》?”
“是个叫马原的记者发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夏季假日13名文艺界人士在LS河边野餐嬉戏的场景,不过他这篇的写法非常有意思、非常独特,叙事方式大于故事本身,强化了环境氛围,淡化了故事情节。”苏晨说。
“马原.”
江弦对马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在金庸里,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叫法。
后世有好事者,给文学界也评了一个,分别是“东邪”余华、“西毒”马原、“南帝”苏童、“北丐”洪峰、“中神通”格非。
苏晨说的这个写《LS河女神》的马原,就是被评为“西毒”的这个马原。
嗯,这个“西毒”给的还真是贴切。
一开始给他这个称号,是因为马原在XZ生活多年,里充满西藏文化的神秘主义色彩。
看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