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一章、管杀不管埋 (第2/3页)
梁。
有了舞阳侯的成功案例,永宁帝认为国事艰难,就是官员结党营私的结果,他要打破这一格局。
甭管什么资历不资历,只要官员有能力,他就敢破格提拔任用。
这些做法对不对,一时半会儿没法进行评判。但针对权力斗争而言,永宁帝无疑是成功的。
靠着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天元帝留下来的一众辅政大臣,死的死、罢官的罢官、外放的外放,留在朝朝堂上的也开始装聋作哑。
辅政大臣,现在更像是一个荣誉称号。
事实上,永宁帝的夺权计划进展这么顺利,也是辅臣们有意配合的结果。
天元帝挑选的辅臣大臣,本来就不是野心家。相互之间又受到了牵制,谁也没有独揽大权的机会。
历史上的教训太多,皇帝成年亲政要收权,主动配合还有体面在。继续霸着权力不放手,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有人带头放手,其他人也选择了摆烂。皇帝成功独揽大权利,辅臣们也顺利功成身退。
没有了辅臣大臣制约,永宁帝终于可以在朝堂上放手施为,同样也要独自承担压力。
“陛下,广东传来六百里加急。
三省联军联合贵州方面将伪帝史荣轩部,全歼在了铜仁府,战获得叛军十余万。
舞阳侯向朝廷奏请,封赏有功之臣。”
听了宦官的话,永宁帝阴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捷报来的太及时了,本以为江南局势就要糜烂下去,现在突然出现了转机。
铜仁府大捷,打掉了叛军的中央政府,对平叛大业至关重要。
接下来只要应天府能坚守一段时间,南方各省的军队就可以赶过去增援。
到时候多方合力,剿灭盘踞在江南的叛军,并不是什么难事。
“赏!”
“必须要加以重赏!”
“兵部和都督府,立即派人核验战报,拟定封赏方案。
传旨给舞阳侯,让他扫清叛军余孽之后,立即挥师江南平叛。”
永宁帝兴奋的说道。
说话间,他还不忘夺过奏书,查看战报上的详细内容。
很快他脸上的笑容,就收敛了起来。
成功剿灭了叛军中央政府,平叛大军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三省联军阵亡人数超过四万,伤员数量就更多了。
按照上面描述的内容,平叛大军此刻已经元气大伤,部队急需进行休整。
更糟糕的是伪帝史荣轩生死不明,仅仅只是疑似死在了战场上,并没有找到他的尸体。
“算了,不用给舞阳侯下旨了,先让平叛大军休整几个月,把人员编制给补充上。
户部尽快筹集一笔款子,用做阵亡士兵的抚恤,以及犒赏有功之臣。
朝廷现在缺乏经费,兵部在拟定封赏的时候,多给荣誉虚衔,实物奖励就少发一些吧!”
永宁帝叹了一口气说道。
对战报损失的真假,他丝毫没有怀疑。
叛军中央政府所在,明显是一根硬骨头,要啃下来必然会付出惨痛代价。
如果毫发无损的大胜,那才令人奇怪。
战报篇幅有限,没法详细进行描述,但他还是看出了战争的惨烈。
毕竟,各路平叛大军都损失惨重,没道理广西兵能够例外。
“臣遵旨!”
兵部尚书爽快的答应道。
这可苦了户部尚书,前面刚筹集了一笔平叛经费,现在又要朝廷掏抚恤金和赏银。
偏偏这种时候,还没有办法拒绝。
甭管怎么样,都必须拿出一笔款子,把事情应付过去。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后续的江南战场,还是要依仗这支军队卖命。
倘若因为户部不给钱,导致大军没有及时恢复战斗力,影响到了江南地区的战事。
家乡父老的唾沫星子,能够把他淹死。
……
广州,总督衙门。
“侯爷,不用慌!
以现在局势,大虞的天还塌不下来!”
看着黑眼圈的舞阳侯,李牧开口劝说道。
大军撤回广西休整,他独自带着一营兵丁,赶赴广州参加军事会议。
结果和预想中不一样,舞阳侯根本就没有召集各地的官员过来。
很明显,他这是意识到了,战争不是靠人多就能解决的。
“你小子说的倒是轻松,可知道老夫承担的压力有多大?
前不久皇上下旨,设立了湖广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和江南总督。
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老夫现在是两广总督兼任闽浙总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