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帝王之相 (第3/3页)
问题,闹起来的话,反倒是显得他这提督张扬跋扈。
在之前的冲突中,双方都在暗地里交锋。明面上,李牧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现在机会送上了门,他索性就挑了文知府这个倒霉蛋,充当儆猴的鸡。
既然出了手,那就肯定要按死。至于文知府勾结北虏的问题,只要存在嫌疑就够了。
涉及到京师的安危,没人敢把一名存在通虏嫌疑的官员,放在广州知府这种重要岗位上。
“文大人身体不适,暂时将手中事务,交给广州同知代为处理。
安巡抚,平常时期你多注意点儿广州的事物。现在是非常时期,绝不允许闹出乱子来。
倘若发现有人勾结北虏,一律严惩不贷!”
舞阳侯顺水推舟道。
广州知府的份量不轻,这样的朝中要员任免,需要经过朝廷批准才行。
理论上来说,钦差大臣有临机专断之权,可以斩杀三品以下文武。
到了实际操作中,除了非常时期偶尔一用外。
平常时期,若是敢这么干,就等着被秋后算账吧!
最常规的操作,就是先把人停职,等待朝廷进行发落。
正常情况下,为了维护总督的权威,这种层次的人事变动,朝廷都会予以批准。
具体的处置,需要经过朝廷调查结果出来后,才会敲定下来。
不过眼下这种时候,大家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搞错了,无非是文知府受点儿委屈。就当是他口不择言,需要付出的代价。
倘若真的通虏,没有被揪出来。导致前线大军兵败,那可就是重大政治事故。
事实上,此刻最慌的应该是晋地官员。
投奔北虏不至于,大虞朝的官都是傲气的主,根本看不起那帮异族。
联系仅限于经济利益,因为晋商是走私主力的缘故,连带着他们同北虏也扯上了关系。
倘若朝廷进行深究,许多人都脱不开干系。
好在大家都忙着守卫京师,没人关心走私通虏的问题。
文知府倒霉,纯粹是他用心不良,自己撞到了枪口上。
……
“王爷,北虏围困伪朝京师,伪帝正忙着四处调兵遣将。
原本威胁安庆的京营,驻守江北地区的鲁军,均已经撤离回去。
拿下江北各府的机会来了!
现在只需要分出一支偏师,我们就能把江北各府收入囊中,距离全据江南仅一步之遥。”
左丞相钭瑞宇意气风发的提议道。
意外惊喜来的太突然,原本他们还要分出重兵,防范江北地区官军的威胁,现在一下子没有了。
朝廷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一下子不复存在。
大军横扫江北各府,再拿下江南最后的几座孤城,他们就占据了天下最精华的地方。
凭借江南地区的富庶,足以武装百万大军,为夺取天下迈出坚实的一步。
“哈哈……”
“丞相,你太着急了。
伪帝无能,让胡人围困住了京师。确实是夺取江南的天赐良机,但不能是现在。
在两广地区,还有一支大虞精锐,正对我们虎视眈眈。
不把这支军队调离,始终都是一个威胁。
倘若我们一路横扫江北,搞得声势太过浩荡,搞不好伪帝就狠下心,让李牧那贼子不去京师,转头率兵过来进攻我们。
当然,这个机会也不能浪费。
安排我们的人,故意放出一条通道,让南京和杭州城中的守军,都能够收到外面的消息。”
傅皓轩大笑道。
在夺取江南的关键时刻,大虞迎来了北虏入寇,完全是上天赐予他的机会。
类似的场面,在以往的开国君主身上,都出现过。
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天命所归”真不是一句玩笑话。最后能够夺取天下的,全是运气爆棚的主。
运气不好的,哪怕个人能力再强,也会死在创业路上。
“王爷英明!”
群臣齐声高呼道。
无数争夺天下的诸侯王,都输在了临门一脚上。能够在最后关头克制欲望,都是能成大事的必备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