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辽东督师 (第3/3页)
们立即向留守的敌军发起进攻,把他们赶出京师地界!”
永宁帝冷漠的下令道。
敌军的长期围困,让他这个皇帝的颜面扫地。
济南大捷之后,北虏主力南下,可城外依旧留驻着一支大军。
三万草原骑兵,硬是牵制住了京中十几万大军不得动弹。
现在勤王大军陆续抵达,永宁帝心中渐渐有了底气。
不过正面对抗北虏骑兵的活儿,还是只有辽东镇能顶上。
其余勤王大军,更多只是凑数的。
他们过来勤王,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稍微能看的,只有京营的部队。
可惜这支部队之前分兵南下平叛,在返回京师途中,遭到敌人设计损失惨重。
连续战败于北虏之手,京营的士气受到了严重影响。
现在遇到北虏骑兵,官兵们的士气,先矮上一筹。
用来守城还行,步兵和骑兵在野战中遭遇,士气不振是要吃大亏的。
“陛下,辽东镇刚刚抵达京师,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
此时和敌军交战,怕是没有胜算。”
兵部尚书万宇轩开口推脱道。
这个理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缺乏说服力。
辽东镇从出兵到现在,一路上磨蹭了几个月。
与其说是过来勤王的,不如说是在郊游。
遇到了草原骑兵,双方也是互不干涉。
顶多对峙一下,双方就没真打过一仗。
如果能够指挥动部队,万宇轩也想让辽东镇,同北虏打上一仗。
不求有多少战绩,最少证明他们兵部不是吃素的。
一直让勋贵集团专美于前,这会影响皇帝的判断。
尽管没有明说,但永宁帝有意加强都督府权力的意思,他还是能够感受出来。
双重领导的衙门,一家权力增加,必然会挤占另一家的权力。
作为兵部尚书,万宇轩自然不能容忍大权旁落。
可惜辽东镇的胃口太大,朝廷无法满足这些军阀的要求,人家就不愿意卖命。
兵部管不住下面的军队,这种丢脸的事,他自然没法拿到朝堂上说。
一旦摆到台面上,不光辽东督师做到了头,他这个兵部尚书也要跟着完蛋。
甚至连文官一家独大的格局,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
藩镇的威胁出现,永宁帝想要巩固皇权,就唯有大量启用勋贵。
尽管大部分勋贵子弟,都是酒囊饭袋,可基数摆在那里,中人之姿还是不缺的。
不需要诞生多少名将,只要能够按部就班的打呆仗,就超过很多军中将领。
“哦!
从辽东赶往京师,走了小半年时间,他们可真够辛苦的。
万尚书,你准备让辽东镇休整多长时间啊?”
永宁帝嘲讽的说道。
尽管不知道下面是怎么回事,但辽东镇的表现,着实无法令他满意。
如果不是前期投入的资源太多,沉没成本太高,他都想另起炉灶重新编练一支精锐。
“陛下,这就要问钟大人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知道皇帝生了气,万宇轩果断选择了甩锅。
辽东镇失控,第一责任人,无疑是辽东督师。
“陛下,息怒!”
“最多三天,不两天!
只要两天时间,辽东镇就会向敌军发起进攻……”
钟景明故作镇定的保证道。
内心深处,他此时已经慌的不行。
能够坐上辽东督师的位置,一半靠自己吹牛逼,一半靠金主们砸钱支持。
前面的几场大捷,都是为了粉饰太平,故意捏造出来的。
一直都龟缩在城中,唯一的反击手段,就是用火炮和敌军对射。
就连斩获的首级,都是靠晋商牵线,从北虏手中买的。
毕竟,草原上也有杀伐,北虏也要镇压不服自己的反对力量。
完全没用的人头,能够换成钱,他们自然不会拒绝。
辽东镇能够做大,主要是这些人听话,积极参与到了走私贸易中。
派往辽东驻守的其他军队,多是前任辽东督师亲信,人家的政治主张是:打击走私贸易,困死北虏。
为了利益,大家连前任辽东督师都可以构陷,自然不会放过他麾下的部队。
钟景明上任之后,利用手中的职权,很快就把这些部队送上战场当了炮灰。
没有了绊脚石后,大家都靠着走私贸易大发横财。
在这条利益链上,所有人都是受益者,唯有大虞朝廷是最大的输家。
弄虚作假,终归是有极限的。
随着北虏入寇,原来隐藏的许多问题,一下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