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涟漪 (第2/3页)
先,就是建立商品库。比如学校里的超市,食堂里的摊位菜单,甚至是学校周边的饭店菜单之类的。把商品库建立起来,都弄到软件里,然后派人和他们谈合作……”
徐若晨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起了商业模式。
说白了,这些模式对路遥而言并不稀罕,对商家的卖点,就是可以增加他们的销售额,而对于外卖员的吸引力,就是工资日结。至于对公司……等同于完全0收入。
这是路遥定下来的基调,一开始,根本不收费。
但……今天他们还是抱有疑问。
于是,路遥再次开始细化的讲解起来。
主题就是不仅不收费,甚至还有补贴。
外卖员送一趟外卖,就是两块到三块,然后软件再给补个一块两块,这样能保证每一单大家都能有5块钱的收入。
一开始徐若晨他们还觉得路遥疯了……天知道这样要砸多少钱进去。
可路遥却很清楚,想要抢占市场,烧钱是最合适也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
况且补贴也不是永远这么高,这个月还能有五块,下个月就是四块五了。
人嘛,都是这样。
温水煮青蛙。
并且……这算什么?
不仅要给外卖补贴,消费者也要有红包补贴券。
比如20减3,更夸张一点的减5……
就这么搞。
就是烧钱。
烧钱,扩充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就利用前期大家占便宜的心理,投入大批量的资金,把名声做起来,同时开始招地推团队,从魔都,到江浙沪,再到开展全国……
说白了,现在因为移动支付还没时兴起来,这段时间就是大家积攒团队成员的时候。
先利用魔都市场,培养出一个成熟的地推团队,然后等线上支付开始兴起,直接开始往全国推。
这期间……要大量的金钱。
但一旦成功后……别的不提,美团每年的盈利至少是一两百亿。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后话,他知道,其他三人不知道是正常的。“总之呢,融资的事情,你们不用管,交给我就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确立起这种商业模式……说白了,的也不是咱们的钱,对不对?投资人的钱,你们心疼什么?”
“……”
徐公子嘴角一抽。
有点像跳脚骂街的冲动。
而面对路遥的说法,于坤显然还有些天真:
“可如果咱们赔了……咋和投资人交代啊。”
“为什么要交代?第一,这种商业模式只是前期,前期他们拿了多少钱,后面就要加倍还回来……”
路遥话还没说完,徐若晨就忍不住吐槽道:
“你要不要听听你的话到底多黑心资本家?”
“资本论告诉我们,任何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
路遥摆摆手:
“第二,当投资人决定入股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赔钱的风险,盈利和赔钱是对等的,不是么?所以,商业模式就这么走,前期,我们保证消费者能在我们软件购买商品收获优惠,而外卖员能拿到不低于一单五块钱的收入。这样才能快速抢占市场……而重中之重,老于,是一个成熟的推广团队。咱们大学,其他大学,所有魔都的大学,以及……全市!明白么?你经常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应该知道我是什么意思。这个团队必须要成熟……”
看着眼前三个眼神里透露着清澈且愚蠢的大学生,他再次开始把这种商业模式掰开揉碎了喂到所有人嘴里。
其实说白了,拢共外卖行业就这么点事。
电话里就能沟通清楚。
可终究没当面聊沟通的细。
就这样,大家又聊了接近俩钟头,各自的任务又清晰了一些后……
忽然,于坤一拍大腿:
“我擦,我才发现……你分了一堆任务给我们,老路,你自己干啥?”
他一说,其他俩人也看了过来。
正打算去洗澡的路遥端着个盆,无所谓的耸耸肩,指着自己的脑子:
“哥们是靠这个吃饭的,懂么?”
“靠!”
“滚吧你!”
“真不要脸啊!”
面对三人的吐槽,路遥嬉皮笑脸的出去洗澡了。
说错了么?
肯定没有。
哥们本身就是靠脑子吃饭的。
……
终于,这个五一黄金周过去了。
复华迎来了正式的开学。
而开学当天下午,路遥在学校门口看到了郑小凡,拿到了他的电脑机箱。
“这电脑,我们多加了一层加密方式,密码一会儿你开机自己设定下,另外,你这电脑的所有usb接口被使用时都会自动记录,这是鼠标键盘的转接头……”
“呃……好。”
“还有,你电脑里多了一个后台监控,你平常翻墙啥的……注意点。查资料之类的没人会管,但上一些敏感网站……”
“懂了!”
看着路遥秒懂的模样,郑小凡点点头:
“嗯,另外,你把你那17楼的钥匙给我。”
路遥一怔:
“你是要……”
“加一道保险。你不是说你和胡璃平常都不在那边么?”
“对。”
“那就行……以后那边你就当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