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四十五章:父子话别,前嫌微释 (第1/3页)
(不小心发晚了几分钟,说好的加更会补上)
光和六年,八月初一
不到一月功夫,朝廷便从六郡三河征募了六万良家子入伍。
而刘辩也有幸在上战场前便领略了一番皇甫嵩这位边塞宿将的风采,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军队进行了整编,以曾入伍过的老卒带新卒的方式率先整编出两万人交予董卓。
不过这支由六万良家子组成的大军,实际上大多都是老卒,绝大多数人都曾参与过西北羌乱的平定,早已不是第一次被朝廷征募入伍。
因此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对军规的熟悉程度并不弱,由董卓作为大军先锋,受太子令先行北上支援黄巾重灾区冀州,助冀州刺史卢植讨伐张角。
而后剩余四万余战卒也被迅速整编,由刘辩作为主帅,皇甫嵩为副帅,准备经由河内怀县而后南下入颍川郡。
在皇甫嵩整编军队期间,刘辩也在旁认真观摩,学习皇甫嵩的领兵之法。
这个时期,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将,不会是曹操、刘备、关羽、孙坚之流,他们甚至连与皇甫嵩相比的资格都没有,光是这一手大兵团作战的军备调度就不是寻常将领能处置的。
进军路线,后勤路线,粮草调度,兵器调度,军法处置等等,若只有皇甫嵩一人,即便耗尽精力也难以处理妥当。
因此一名将帅的身后必然有着一支完备的幕僚团,负责辅佐将校制定进军路线、后勤路线等,一如由尚书台和太子中庶子辅佐他处理政务一般。
但即便将帅只需要拍板,但能够指挥的兵士数量也与自身能力相挂钩,也难怪某位孙十万屡屡把自己玩崩,屡屡因能力不足却带兵过多,导致无法有效指挥,反而成了累赘。
而刘辩自己,虽说制定行军路线他未必识兵法,但后勤之事以及军法处置,如今对朝中政务的处理愈发得心应手的他倒是当真能大略处置妥当。
因此刘辩将孙坚、高顺和黄忠三人也硬生生摁在皇甫嵩的军帐中学习,他自己倒是润回了宫中。
何皇后听闻刘辩要出征,眼眶瞬间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神色憔悴得厉害。
她快步走到刘辩面前,双手紧紧握住刘辩的手,声音带着颤抖说道:“我儿何必要亲身犯险呢?若是你有个好歹,可让我怎么活?”
她依旧无法理解,明明朝中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