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孙刘的动向,皇帝的意思 (第2/3页)
交州。”
刘煜想刘备绝对不可能因区区数千的乱军就留在交州的。恐怕他是怕士家的势力太强,所以才以此为借口,留在交州作些布置。毕竟以他的仁义之名,是绝对不能直接对投靠了自己的人下手的!
“南边另一个需要王爷您多加留意的势力就是孙坚了。自从吕布和卫仲道加入他的麾下后,他们江东军在陆地上的战斗力可以说是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从徐州退兵后。孙坚并没有让大军各回驻地,反而将全部步骑都交给了吕布和卫仲道训练。三个月后,他就匆匆的带领重新训练过的步兵部队进攻山越。”
“怎么孙坚又开始攻打山越了?他就那么不殆见人家么?”在孙坚下辖的少数民族还真是日子艰难啊!
“孙坚性情本就极为刚烈。容不得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还有不听自己号令的势力存在。而且前几年他大张旗鼓的进攻山越,却落得无功而返,这自然被他视为平生之耻。这次王爷率领大军进攻雍州,正好减轻了孙坚在大江防线上的压力。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想要趁王爷您无力南顾时。扫清自己领地内的敌对势力。”
“那结果怎么样?”
“山越新都部、东阳部和临海部,这三大部族全被歼灭,伤亡总和超过三万。余下的俘虏以及族中剩余的人口共计十二万余人,全部被孙坚强行驱散到江东各郡县内。山越建安部和延平部举族投降,在他们的带领下,山越各部已经在名义上奉孙坚为主了。”
“只是名义上吗?”
“是的。”郭嘉点点头,解释说:“山越一族虽然分部而居,但其总人口却高达两百万。就凭孙坚那点实力。震慑有余,吃下不足。能在名义上得到山越臣服。每年收取一点象征性的贡奉,这对孙坚来说,已经是余愿已足了的!”
刘煜点了点头,感叹道:“只凭三个月的集训,就能让江东步兵大胜‘生于斯,长于斯’的山越兵,这吕布和卫仲道的训练之法还真是高明啊!”
“其实,这次山越之所以大败,并不只是因为江东步兵的训练,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江东军中的那四个人!”
“哪四个人啦?”刘煜有些好奇了。
“除了吕布和卫仲道之外,还有孙坚的长子孙策及其好友周瑜。”
“孙策和周瑜?”这两个人终于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了!真相亲眼看一看“小霸王”和“美周郎”的绝世风范啊!
郭嘉见刘煜微微走神,以为刘煜是在疑惑这突然冒出来的两个“小将”,当即就解说道:“孙策是孙坚正妻大吴夫人所出,据说在怀子期间曾梦见太阳入怀。此子从小就勇武过人,又得明师传授,年纪轻轻就已经名列四公子之一。而周瑜是孙策的结义兄弟,其叔父周尚在孙坚手下任会稽太守。此人人才风流,智计出众。与孙策一文一武,可谓相得益彰!”
“这两个人成亲了吗?”不知怎么的,刘煜突然想起了在徐州那个小湖边遇到的大乔了。
“没有。”郭嘉摇摇头,道:“不过,听说这两个人正在追求‘绝色榜’上排在第六和第七位的江东乔家姐妹花,也就是‘名门淑女’乔玲和‘凌波龙女’乔珑。”
不知道大小乔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分归孙周二人?想起大乔的风韵,刘煜还真有点嫉妒了!
这时候郭嘉突然笑呵呵的说道:“王爷,您知道吗,吕卫孙周四人现在在江东可有一个极响亮的名号呢!”
“哦?说说看。”
“江东四俊。”
“江东四俊?”
“是的。这四人都是绝对的美男子。吕布孙策英俊豪勇,卫仲道周瑜儒雅风流。如今江东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迷他们迷的不得了!”郭嘉不无醋意的说道。
吕布和卫仲道堪称刘煜在这方世界见过的极少数能够和自己相提并论的美男子,孙策和周瑜能够和他们并称,相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甩甩头。丢开这个无聊的念头,刘煜回归正题:“南边的势力就只剩这三个了吗?”他记得好像还有一个袁术啊?
“在荆南和江东之间还有袁术,他目前依然占据着豫章、九江、鄱阳三郡。不过这也是因为刘备和孙坚各自忙着安定境内,所以才没有对他动手。一旦两地稳定下来,袁术所占据的鱼米之乡绝对保守不住!”
这个袁术也算命大了,他老哥那么大的势力都灭了,他居然还活的好好的!感叹一声。刘煜挥挥手道:“行了,你下去办我交代的事情吧,早点办好。我们也好早点回洛阳。”
“是,王爷,微臣告退!”
###############################################################
班师凯旋洛阳,皇帝和太后出城亲迎十里。端是恩宠无比。
到目前为止。虽然名义上朝廷和南边的四位诸侯平分南北、划江而治,但谁都知道,大汉的实力,至少有三分之二已经掌握在了“正统”皇室的手里。毕竟南北疆域虽差不多,但人口和发展状况却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事到如今,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只要不出意外,那洛阳朝廷一统大汉之势就无可阻挡!
满朝文武。不论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君子,还是满脑子荣华富贵的小人。都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因为北地的统一,就预示着他们各自的目标又都近了一大步。
就在朝野上下都一遍欢欣鼓舞之时,皇帝却突然下旨,说要回转旧都,以长安为大汉的政治中心,重振汉武盛世。
洛阳作为东汉的都城已经两百年了,不是说迁就能迁的。武将们倒没怎么发表意见,可文臣们却基本上都上言劝说皇帝打消这个念头。可皇帝像是已经下定了决心似的,振振有辞、引经据典的和文臣们进行了一番辩驳。满朝文武这才发现,皇帝似乎是早有准备的。有念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