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陇西李氏 二 (第3/3页)
值,顿时觉得如获至宝,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当时李益没有声张,只是偷偷藏起了图纸。为了稳妥起见,他先是派了个心腹悄悄渡河去查看了一番。那心腹回来报告说,桃花坞果然建起了十余丈高的水车,完全不用人力,随着水流运转如飞,眼看河边荒地将变千顷良田!李益大喜,计较一番后,就立刻派李由带着礼物去了桃花坞。李益的算盘打得很好,他只不过给了李辰一个庶出子弟的名分,这样的子弟在李家少说也有几十个,根本算不上什么。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无疑是鲤鱼越龙门,化身为龙了。这等诱惑,他自信没有人能抵挡。而李辰一旦成了李氏子弟,他的发明,不就是他李氏长支二房的了么。这水车构思精绝,巧夺天工,无论献给朝庭或是宇文泰都是奇功一件。自己这件穿了多年的县令官袍,少不得也要换换。虽未必比得上李贤,但一郡的太守还是稳的,运气好的话,说不得还能弄个州刺史干干。而大河北岸的田地,李益也已经窥觑已久,一心盘算着如何据为己有。如今也是天赐良机,只要他们的首领李辰变成李氏子弟,其他一些贱民,不是任由拿捏?既有献水车之名,又得大片良田之利。今后他长支二房在陇西李氏一门,风头必将一时无二,无人能敌。可李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辰竟然一口拒绝了这送上门的天大好事。这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因着出乎预料的挫折而兹生出滔天的怒火。在金城,居然有人敢对李氏说不!这简直就是对当今顶级门阀陇西李氏的极大羞辱。“李辰!”李益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个名字,恨不能立刻将此人碎尸万段。就是此人,将自己谋划的一切打碎了。想到就要离自己远去的官位和田产,李益不禁怒火中烧。“不给这些贱民些厉害看看,须显不出我的手段!”
李益主意已定,便冲外面大声道,“来人哪,速传县丞来见我!”县丞闻听县令召见,急忙赶了过来。俩人叙过礼,李益劈头就问。“如今税捐入库多少了?”“大约九成。”县丞答道。李益点点头,“不错,足见诸位同僚公忠体国,勤于政务。”县丞答道,“这都是县令大人事必躬亲,治理有方啊!”李益谦逊了一番,把手一拱,“我等为天子守牧一方,须得精心竭力,务使仓廪足备,捐税无漏,方能上报天恩,下安黎庶。”县丞忙道,“县令大人时刻不忘君恩社稷,心怀庶民百姓,实乃我等楷模。”李益又问道,“大河北岸的村落去收过税捐了吗?”县丞一惊,忙道,“大河以北废弃已久,如今只是有些流民开些地糊口,我们这些年从未派人去收过税捐啊。”李益摇摇头,“不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种地打粮,便要输税捐。法无例外,否则对那些实心缴纳税捐的百姓,岂非不公?”县丞道,“县令大人高屋建瓴,思虑长远,诚乃老成谋国之言。我这几日就安排人手,去河北征税。”李益点头道,“那些流民多奸猾顽劣之徒,须得派得力之人前往。”县丞道,“下官明白。”李益道,“此事干系国家法度,不可轻忽。河北皆是良田沃野,须按上田征税。此外,那些流民往年未缴的税捐亦当一并追缴,我看就以十年为期罢。”县丞大吃一惊,方要开口,却见李益双眼一睁,双眼射出一缕精光,“嗯?”县丞心里一颤,忙低头道,“是”“限期一月,务使税捐入库。逾期不纳者,以抗税论处!”县丞忙行礼道,“下官凛遵县令大人钧命。”县丞走后,李益思忖了片刻,在书房里找出一幅西晋钟繇《还示帖》书帖,出门喝道,“来人哪,给我备马,去郡守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