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风起关陇 第七十二章 洛阳的烟灭 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七十二章 洛阳的烟灭 三 (第1/3页)

    却说东魏军经过血战,终于攻破洛阳外城,迫使西魏军退往内城。

    洛阳是北魏的首都,当世雄城。历史上的洛阳城虽屡经兴废,但自北魏孝文帝迁都以来,经累世修建,已为当世第一大城。洛阳北拒邙山,南邻洛水,城垣三重。最外是外郭,里面是内城,内城里面还有宫城。在内城的西北角,还有一座小城称金镛城,是洛阳的卫城。金镛城由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始建,历经数百年仍基本保持了当初的面貌,至今城内曹丕所建百尺楼犹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初,因为宫殿还未建成,就住在金镛城。因此金镛城虽小,却高大坚固,重楼飞阁,望之如云。

    洛阳内城东西长二十里,南北宽十五里。内城除宫室官署外,每三百步设一里,每里有外墙,开四门,共计有二百二十里。洛阳内城多为官署宗庙、皇家园囿,也有达官的宅第。著名的永宁寺,也座落其中。当时的人们崇信佛教,洛阳为佛国胜地,城内外共有大小寺庙一千三百六十七座。在天平初年东魏迁都邺城以后,仍遗有寺庙四百二十一座。

    在中国古代的星象学中,紫微星,也就是北极星,代表着天子,故帝居尚北。所以洛阳内城和宫城在洛阳中间偏北的位置。内城共有十三座城门。东面有三门,由北往南分别为,建春门、东阳门、青阳门。西面有四门,由北往南分别为承明门、阊阖门、西阳门、西明门。城北有两门,自西向东分别为大夏门、广莫门。城南则开有四门,自西向东分别为津阳门、宣阳门、平昌门和开阳门。十三座城门上都有两重的门楼,离地百尺,其中大夏门的门楼尤为高大壮丽。宣阳门内的御道北接宫城的南门阖闾门,这就是著名的铜驼街,为洛阳南北中轴线。铜驼街两侧,遍布官署宗社,永宁寺就位于铜驼街西侧。

    再说东魏军攻破洛阳外城之后,立即开始四面围攻内城。西魏军则在独孤如愿的指挥下据内城城墙死守。内城的大小,仅为外城的八分之一左右,所以西魏军兵力不足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弥补。而内城的城墙比起外城来,也更加的高大坚固,四周还有护城河。这都增加了东魏军攻城的难度。由于内城房舍密集,大型攻城器械无法展开,东魏军便挟攻破外城的余勇,用云梯蜂拥登城。只听一声令下,数不清的东魏军肩扛长梯,向城墙狂奔。高处望去,就如同是无数的巨型百足蜈蚣,正从四面向洛阳内城围拢过来。东魏军扛着长梯奔到护城河边,翻身将长梯卸下,“啪”的一声,就将梯子搭在了河的那头。然后东魏军一个个跳上颤悠悠的长梯,鱼贯向城墙下奔来。城墙上西魏军弓箭齐发,不断有东魏军的士卒中箭,惨叫着栽进护城河当中。不多时,就见河面上漂满了了浮尸,河水已经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东魏军将领见城上弓箭厉害,便指挥弓箭手上前。东魏军的弓箭手在盾牌的掩护下进至护城河边。只见他们前排的士卒高举手中的盾牌,层层叠起三四层高,挡住城上射来的弓箭。而弓箭手们则在盾牌后面列队,在军官的指挥下,一起向城上发箭。东魏军的箭矢如同瓢泼大雨般扑上城头,西魏军士卒顿时被射倒一片,惨呼声此起彼伏。乘着城上西魏军一片混乱,大队东魏军迅速冲过了护城河,他们抬着云梯,直向城墙冲来。眼看东魏军已经有千多人冲过了护城河,就要靠近城墙,就在这时,却听见城上鼓声大作。西魏军主将独孤如愿在周围甲士盾牌的重重护卫下,出现在城门楼上,他身后无数面旌旗一起挥动,西魏军见主将现身,士气为之一振。独孤如愿见敌军已经将云梯搭上城头,开始蚁附扑城,转脸神色严肃地对身边的贺若敦点点头。只见贺若敦将自己那张三石硬弓张如满月,将一支火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那只箭先向上飞起,然后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在战场上千万人的注视下一头扎进了护城河中。正当大家心中疑惑不解的时候,却见护城河上火光四起!原来独孤如愿已经偷偷往河中倾倒了大量的油脂,所以一点即燃。顿时护城河面上一时火光冲天,东魏军搭在河面上的长梯很快全部被大火点燃,就在全身是火的东魏军士卒的惨号声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