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高永乐之死 (第3/3页)
名侍女将高永乐拥进厕内,一名侍女点燃熏香,然后高举灯烛照明,另有两名侍女则为高永乐宽衣解带。就在这时,突然好似一阵阴风吹过,侍女手中掌的灯烛忽地熄了,厕内顿时漆黑一片。高永乐怒喝道,“你这贱婢,连灯都掌不好吗,还不快去点来!”那侍女慌慌张张地应了一声,就要转身出去点火,却不防脚下一绊,顿时摔个大马趴。她手中的灯盏也摔了出去,几点滚烫的灯油滴落在高永乐的脚上,烫得他哇哇大叫,“快来人,将这贱婢给我拖出去往死里打!”两个侍卫闻声而入,先寻到灯盏点燃,然后拖了那个侍女就走。那侍女已是吓得面无人色,只是不住地告饶,“使君饶命啊,婢子再也不敢了……”悲戚的哭喊声一路渐渐远去了。剩余三个侍女全都吓得伏拜于地,战战兢兢不敢抬头。高永乐哼了一声,“还不快服侍我更衣!”那三明侍女如蒙大赦般起身,忙为他更衣。就在这时,那灯盏突然又灭了。高永乐气得大叫,“都是死人吗?还不快去点了来!”一名侍女忙持了灯盏,出去寻火重燃。此时,厕内只剩高永乐和两名侍女。高永乐被几番耽误,此刻已经感到忍无可忍。他顾不得许多,急忙摸黑迈上茅坑。随着一股急流喷涌而出,高永乐顿时觉得一身轻松,不由舒服地**了出来。两名侍女忙为他放下锦帐,然后在一旁侍立。那高永乐刚才出了一声轻哼之后,却是半响声息全无。那两名侍女迫于淫威,只是垂首而立,哪里敢多问。再过一会儿,那名去寻火的侍女掌了灯烛回来。等厕内重现光明,三名侍女定睛再看锦帐之内,却哪里还有高永乐的身影。那三名侍女面面相觑,突然发出一声撕心扯肺般的惊呼,“不好了,使君不见了……”刺史府的属官和侍卫们闻声而至,忙举火四下搜寻,刚才还轻歌宴舞的刺史府内鸡飞狗跳,乱作一团。忙了几乎一宿,人们最后在粪坑内找到了高永乐。当大家不顾肮脏,七手八脚将这位刺史大人拉上来的时候,就见他浑身恶臭,已经气绝多时了。一州的刺史在自家的茅坑里跌死,这可谓是千古罕有的奇闻了。济州的属官们为如何该报告朝廷犯了愁,要说大家全都对这名只知道捞钱的刺史没什么好感。但是如果具实上报,这也实在太难听了,从为尊者讳的角度而言,似乎也应该掩饰一下才对。另外,事情出得蹊跷,一旦实话实说,朝廷不信,派人下来查验,则又是麻烦。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妥,大家都要承担责任。所以商量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把这件事遮掩过去。济州最终上报朝廷,刺史高永乐遇疾而卒。济州百姓闻听高永乐死讯,无不拍手称快。
此时在渤海高府,已经连续一年多每夜上门的高敖曹突然消失了。高府上下原本已经习惯了每夜的狗叫不再出现,当大家都惊疑不定的时候。突然一个消息传来,济州刺史高永乐卒。这天,高敖曹的墓前的石香炉内香烟缭绕,石制供桌上摆满了蔬果鸡羊等祭品。此时,离高敖曹下葬已经一年多了,巨大的坟冢上芜草青青,已经将黄土的颜色遮盖。一位身穿重孝的年轻女子,正恭敬地将供桌正中的酒爵中注满酒。然后她后退一步,大礼拜了三拜。就听她开口言道,“父亲,那奸贼守卫严密,女儿耗费许多时日,近日才觅得良机。让父亲相候经年,皆女儿之过也。”这个年轻的女子正是高蝉儿,就见她说话间已经哭得梨花带雨。一年多不见,她脸上多几分消瘦和憔悴,但一双眸子却依然闪亮动人。她的神情少了一分青涩,多了一分冷酷,就如同一朵露水中的蔷薇,娇艳动人,却是也芒刺毕露。高蝉儿哭一会儿,止住悲声,低声又道,“父亲,女儿自小不爱读书女红,只爱练武。是您宠我任我,还教我一身本领。女儿若不能用这身武艺为您报仇,复为人乎?”她忽地抬起头,冷声道,“父亲在天之灵在上,我高蝉儿今日立誓,我若一日不能手刃元凶李天行,便一日不言婚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