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一百零五章 初见 (第1/3页)
却说念贤被李辰一番话说得如五内俱焚,羞怒之下一口鲜血如箭般喷射而出。念贤只觉眼前一阵发黑,顿时失去了知觉,身躯缓缓向后便倒。
念贤的亲卫们听到响动,忙上来看时,却见念贤已经晕倒在席上,官袍和嘴角上还残余了斑斑血迹。亲卫们无不大惊失色,忙七手八脚地将念贤扶起,抚胸拍背,齐声唤道,“大将军!大将军!您醒一醒啊!”众人唤了几声,方见念贤哼了一声,悠悠转醒。众人不禁大喜,“好了好了,大将军终于醒了。”念贤慢慢睁开双眼,见四周众人环绕,忙挣扎坐起。他一动身,却只觉胸口发闷,四肢无力。众人忙将他扶住,帮他坐起来。念贤饮了几口下人进献的参汤,不适稍减,便挥手对众人道,“尔等毋庸惊慌,吾无大碍!”这时,手下一名督将拔刀在手,大声道,“大将军,可是那兰州刺史李某加害于你?待末将这就去将他擒来!”念贤将手一摆,“吾一时旧疾发作,却是与他无涉。汝不得鲁莽行事!”念贤挣扎起身,对众人下令道,“送些粮秣到城外李金城营中,只言秦州刺史略尽地主之谊,余不必道!”李辰刚才用非常激烈的方式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自己的拉拢。念贤虽然一时恼羞成怒,憋出内伤,但也明白李辰的确见识深远,才智高绝,日后必成大气。因此就算拉拢不成,无论如何,也要为主上结下一段善缘。众人一起躬身领命,“遵命!”念贤一时兴意萧索,整个人看上去似乎一下子老了很多,原本挺拔的身姿,仿佛也佝偻了下来。他远望长安方向,心中默念,“主上,老臣尽力矣!还望主上速速收聚民心,否则乾坤倒转,社稷倾覆,其势难挽啊。”当夜,一封密书由秦州飞马传送至长安。书至之日,皇宫内圆极殿的烛火彻夜未熄。转过年,大统帝陆续颁行了一系列诏令。春二月,大统帝下诏大赦京城内外。夏五月,诏免免妓乐杂役的贱籍身份,使其与普通百姓编户相同。秋七月,诏令今后每年七月朔望,天子将巡阅京师,接见囚犯,听其鸣冤申屈。冬十月,大统帝下诏于阳武门外设立鼓具,并置纸笔,以求得失。天下万民,人人可击鼓上书,直达天听。这些改变有多少是因李辰的那一番话而起很难确定,但这些进步的措施无疑对稳定动荡中的西魏统治起了很大作用。大统帝的声望也因之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大统帝驾崩以后,被追赠谥号魏文帝。文的谥号在古代是对帝王极高的褒奖,这与他的这些进步的改革措施不无关系。这些都是后话。
却说李辰离了秦州城,一路快马扬鞭,飞驰回到军营。比近华部军的营寨,早有守望的军士远远看见,一声欢呼,“大都督回营了!”就见营门大开,贺兰武等众将一起迎了出来。李辰策马奔到营前,紧勒马缰,然后翻身下马。李辰看众人时,却是个个顶盔贯甲,神色肃穆。再看营内,全体华部军则整兵秣马,一副将要出战厮杀的样子。李辰不禁讶异道,“这却是为何呀?”贺兰武上前奏道,“适才主母返回营中,言道秦州刺史留大都督叙话。末将虽不疑他,然主帅不在军中,吾等岂可无备?”其实刚才迦罗回到营中,贺兰武见她孤身而回,李辰却不见踪影,便立刻赶来探问。迦罗告诉贺兰武,李辰被秦州刺史念贤留下叙话。迦罗还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念贤是己方政敌,这次特别要和李辰叙话,却是不知是何居心。贺兰武听了,立即下令全军备战,并派出侦骑前去打探。如果有什么不对,他就要下令攻打秦州城,将李辰抢出来。待侦骑回来报告,道秦州一切如常,城门也未关闭,大家这才略微放心,但仍不敢放松戒备。直到见到李辰回来,方才齐齐将心放下。贺兰武见李辰动问,也不想李辰担心,就轻描淡写地禀告了几句。其实主帅不在军中,副将下令调动全军这是一件犯忌讳的事。贺兰武久历军旅,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今天因为担心李辰出事,他也顾不上这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