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初见 (第2/3页)
了。如今李辰平安回来,动问调兵之事,多少让贺兰武觉得有些忐忑。李辰倒没有想那么多,他见到部将们如此关注自己的安危,心下感动,便道,“倒是让诸君为我担忧了。那秦州刺史念盖卢乃是国之名臣,年高望重,于吾辈皆为父党,不可不敬。”李辰下令全军解甲,好生休息,只留少数警卫戒备如常。然后李辰来到迦罗的帐中。却说迦罗正在为李辰担心,却听说李辰已经平安返回,不由心花怒放。待迎得李辰进帐坐定,李辰便将刚才念贤招待自己的事大致讲了一番,但是隐去念贤厚禄招揽自己和自己最后怒斥一段不提。李辰对迦罗道,“那念盖卢也算是个君子,吾敬他年高望重,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正说之间,却听有人在帐外大声禀道,“禀告大都督,有人送来五车粮草,只言秦州刺史略尽地主之谊。如何处置,请大都督示下!”李辰听了,明白这是念贤在示好。做人留得一线,也好后日相见,念贤不愧年老成精,行事滴水不漏。李辰略一思忖,便下令收下粮草,然后选了一匹好马,叫来人带给念贤,作为回礼。之后,李辰辞了情意绵绵的迦罗,回到自己的营帐。这毕竟是在行军途中,虽然和迦罗同宿在一起也没有什么不行。但李辰还是想做一个统帅与士卒同甘共苦的示范。
一夜无话,第二天华部军拔营起行,继续赶往金城。渐渐地,陡峭的高深变成了绵延起伏的丘陵。树木也变得越来越稀疏,最后苍茫的原野上已经再难看到高大的树木,两边的的山丘上光秃一片。直到走进看时,才能见到一些低矮的灌木,几乎和地表混为一体,难以分辨。在一片土黄色的辽阔天野之间,华部军的队伍如一条黑色的长蛇,蜿蜒前行。队伍中红地白花的华部大旗,被刚烈的高原之风吹得平展笔直。那一抹鲜艳的红色,给深秋肃杀的荒原增添了一分瑰丽奇魄的色彩。而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寒冷,一路上大家不断地添衣加被,到最后已是将全部的衣物都穿在身上。饶是如此,夜晚宿营于荒野,虽然有篝火驱寒,但仍觉得寒意彻骨。这一路的艰辛不必累述,华部军将士生长于斯,都已经习惯,而且大战之后能幸存回乡,人人都难抑兴奋之情。迦罗却是受了不少苦,但她咬牙坚持,没有一声抱怨,确实叫李辰刮目相看。一路上行了足有月余,直到大统四年末,李辰帅华部军终于回到阔别已经半年之久的金城。由于这次出征大败,损失惨重,自然没有了红旗报捷。得到消息的金城文武官员和满城百姓皆服素服,迎于城外十里。其实长安平乱以后,李辰第一时间就修书给金城留守诸文武,向他们通报战况和自己平安的消息。河阴惨败以后,谣言甚嚣尘上,关陇大震。之后又发生了长安之乱,陇右和前方的消息阻绝。李辰非常担心草创的华部和兰州会因此受到冲击,发生动乱甚至崩溃。好在长安之乱被很快平息,李辰立即便与兰州联系,安定人心,他寄希望留守文武能保持大局,等到自己回来。随着离金城越来越近,李辰的心里也越来越沉重。这不是简单的近乡情怯问题,而是李辰作为华部军统帅此次大败而回,一起出征的两千多金城子弟折损大半,由于仓促撤退,甚至连他们的骨灰都没能带回。李辰觉得自己简直无法面对金城的父老。虽然谁都可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将失去一个父亲,一个丈夫或是一个儿子,这几乎是无法承受的损失。李辰宁愿一百次面对战场上敌人如雨而至的刀箭,也不愿意哪怕一次面对金城父老因失去亲人而哀恸难已的面容。可是作为军队统帅和部落首领,李辰却必须要面对这样的场景,这是他的无可逃避的责任。
终于,金城已是近在眼前。大河如带,雄关似铁。放眼望去,城外萧肃的大地上黑压压地站满了前来迎接的金城百姓,他们人人身穿素服,面容悲戚,寂然无声。华部军行至出迎的人群对面整队。这时,一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