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云动四方 第一百一十三章 姹女黄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一百一十三章 姹女黄芽 (第1/3页)

    就在距离五泉山阵亡将士陵园不远的山脚下,赫然耸立起了一座新的坞堡。这座堡垒如同是当初的安宁堡一般,也被修作了棱堡的式样。这座堡垒并不大,但是依山而筑,墙高壑深,气势雄伟。

    在李辰进入金城以后,随着兰州的建立和华部的不段发展壮大,金城已经日益显得狭小,捉襟见肘。所以对金城的改造也就被提上了日程。在进行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辰没有简单地对原来金城进行扩建,而是在金城附近兴建了一些较小的坞堡。这些坞堡一方面分流了金城的人口和功能,另一方面也和金城一道构筑起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

    这里面比较著名的有这座位于五泉山下的“太平堡”,它的规划的主要功能是科研教育中心。还有位于现在雁滩附近的“康乐堡”,它的功能规划是工业制造中心。而金城本身,将成为兰州的政治和商业中心。

    这是一座位于太平堡内的院落,从外面被高达三丈的围墙四面围住。石础上黄土夯就的围墙,看上去很新,夹杂在其中的秸秆颜色还依然金黄透亮,走近了似乎还能闻到泥土潮湿的气息。在围墙内院落的两个对角线上还建有两个高高的望楼,原木搭就的望台高耸入云,可以看到上面有手持弓弩的军士值守。整个院落看上去警备森严,气氛诡秘。

    在一个冬日午后,李辰轻车减从,由刘大郎陪同来到了这里。李辰在院门前下马,他将缰绳和马鞭交给侍卫,立于门前。

    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懒洋洋的。此刻满城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有些地方已经露出物体本来的颜色,但大都被融化了的雪水浸得湿漉漉的,深沉凝重。而还没有化开的地方,仍然是一片莹白,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随眼一扫,在雪白的表面上很多已经凝结成冰的地方溢彩流光,将阳光折射出彩虹般绚烂的光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流动的充满寒意的清新气息。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整个世界似乎格外明丽。

    新修的院门还没来得及上漆,仍是木头的本色。飞檐上面的积雪融化,滴水成串。溅起地上的泥点,将路边堆积着的积雪弄得有些脏。李辰站在门前,望着门楣崭新的黑漆匾额上“科学宫”三个朱红色大字,不禁心中莞尔。这不由让他想起了当日与这科学宫掌教云逸真人见面时的情景。

    话说河阴之战李辰回到长安后,痛感东魏军重骑的威力,所以下决心要将火器发明出来。李辰经过反复思忖,觉得当前可能还是炼丹的道士们也许最具有相应的应用化学知识,可以帮到他这个文科生进行火药等的发明。但他回到长安后,发生了刺杀等一系列的事情,使他潜心求访道门的计划落了空。所以当李辰率军返回兰州的时候,他将刘大郎悄悄留了下来。刘大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寻找到一位愿意到兰州去进行化学研究,不,炼丹的道士。刘大郎不负所托,费尽周折,最终找到了云逸这位当代天师道北宗丹鼎派嫡传弟子。那刘大郎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只管将金城吹得天花乱坠。他向云逸指天画地发誓兰州李大将军一心向道,如果云真人愿意前往金城,李大将军愿意为他建一座大大的道观,让他广施符箓,立鼎炼丹,弘扬道门。在那个时代,整个社会更崇信的是外来的佛教。天下九州,浮屠林立,迦蓝嵯比,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谓。而产生于本土的道教,其发展却一直无法于佛教抗衡。虽然道教也曾先后出现过葛洪、寇谦之、陶弘景等大师,还曾一度被立为国教,甚至北魏皇帝登基时,都要设坛受符箓。但在与佛教的竞争中道教还是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更多的是在社会上层流行,而整个社会大众则更为接受佛教。所以当自幼入道修行的云逸听说有一位手握实权的大将军愿意助他弘扬道门,也不由心动了。虽说金城偏远寒鄙,但想到也许可以到一个可能完全没有道教根基的地方开辟一个新天地,不由让他跃跃欲试。于是云逸派遣两个徒弟跟随刘大郎先期来到金城,自己则收集鼎炉、丹砂、药材、典籍等一应物品用具,辗转随后而至。刘大郎见了云逸喜不自胜,忙亲自引了他来见李辰。此时,兰州刺史府已经改称骠骑大将军府。刘大郎躬身将云逸让进后堂,然后对坐在堂上的李辰行礼道,“大都督,这位便是楼观山太清宫的云逸云真人。云真人乃是寇天师(寇谦之)嫡派子弟,道行深厚。”云逸闻言上前一步,揖手而礼,“见过大将军!”李辰定睛一看来人,不由心里一惊,“这人好年轻!”但见云逸身材不高,玉面无须,颧骨微凸,一双眸子熠熠生辉,头顶束发,横插一只木簪,看上去不知几许年纪,但甚是年轻。身上一件白袍飘飘摇摇,腰系一束素色丝绦,全身竟似一尘不染。望上去颇有几分不食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