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从军行 二 (第2/3页)
”说罢,木兰上前大礼顿首而拜。李辰望着木兰娇小却坚定的身姿,心中不禁一动。自己当年在桃花坞时和木兰朝夕相处,已是将她当作了自己的亲人一般。又架不住她的一再请求,多少教了她些现代的科学知识。自己无意当中也将一些现代的观念传授给了她,却不想真的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难道花木兰正是因为自己的穿越而出现的吗?那么自己曾经所熟知的历史难道是自己一千五百年后穿越过来扰动改变过的历史?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历史呢?自己又是谁呢?李辰一时竟有些困惑了。但他有一点可以明白,就是如果真的是花木兰,那她注定会成为一个世人敬仰的女英雄,她最终会在胜利之后,平安地返回家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李辰心中一时唏嘘难已。他瞬间决心已定,既然木兰注定会脱颖而出,成为传奇式的女英雄,那么自己何不顺其自然呢?想到这里,李辰起身离座,来到木兰面前,伸手搀住她的双臂,将她轻轻扶起。木兰抬头执拗地盯着李辰,眼中晶莹闪动,她却紧紧咬住下唇,努力让自己的眼泪不要掉下来。望着这个刚烈倔强的姑娘,李辰心中也不禁感动,他点点头,然后肃容问道,“你可知你一旦从军,便是军人,所谓军令如山,令行禁止。不会因你是女子有丝毫轻忽懈怠?”木兰眼中光华闪现,她抑制着心中激动,沉声应道,“小女子知道!但入军旅,军令所向,虽刀山火海,吾一往无前!”李辰点头道,“好!既然如此,我就以华部军大都督的名义特允你从军参战!依例,我今授予你华部军队主职衔,加从九品上裨将军。”两粒豆大的泪珠终于从木兰眼中滚落下来,只见她飞快地在面颊上一抹,然后躬身大礼拜下,嗓音有些哽咽地道,“多谢李郎君!”李辰伸手虚扶一把,“起来吧!”待木兰起身,李辰含笑又道,“你既已得授军职,日后便不能再呼我李郎君,须得称我的官职,汝须自称下官或职下。”木兰红了脸行礼道,“职下遵命!”李辰转身命人取了一身小号的军官盔甲和一柄佩刀来。由于兰州工坊的大力发展,华部军的装备日臻精良,基层的军官,全都标配铁明光铠,和一柄锋利的五尺**。李辰双手捧了盔甲和佩刀,俯身亲自交到木兰的手中。木兰先大礼拜谢,然后双手举在额前,从李辰手上接过了盔甲和佩刀。李辰神色严肃地道,“你既为军人,就时刻不要忘记我们身上所背负的荣誉和责任。今日,只是你军旅生涯的起点,我相信将来终有一天,你会穿上大将军的金玳瑁明光铠,成就一代名将。努力吧,花木兰!”木兰神情激动地大礼拜谢道,“职下唯奋勇杀敌,马革裹尸,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李辰点头道,“此番前去长安听命,与蠕蠕作战,你暂且就留在我身边,充帐内侍卫,以熟悉军情戎务。待此战之后,再视情形议你去何部任职。”木兰行礼称诺。李辰命人在自己的中军大帐旁为木兰单设一小帐,然后叫一名侍卫领了木兰去休息。待木兰行礼退下以后,李辰提笔给花贵和花娘子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叙述了木兰前来从军的经过,并解释了自己最终答应她请求的原因。他在信中写道,“…天下危亡,岂分三闾布衣;同赴国难,何论巾帼须眉…”李辰还请花贵夫妇放心,承诺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木兰的安全。李辰写毕,将信装入信筒封口,并命人明日送回金城交于花贵不提。
再说木兰捧了刀甲,喜滋滋地随侍卫出了中军大帐。此刻中军大帐的四周火烛
通明,亮如白昼,警戒森严。数十名手持长短武器的甲士层层环卫,人人凝神屏息,气氛肃穆。远远望去,营寨中数不清的帐篷如同是静止的波浪一般整齐地排列开去。营帐之间篝火点点,仿佛天上的繁星密布。
木兰被这军营壮观的夜景深深陶醉,她现在好像全身轻飘飘的,而沉重的盔甲和佩刀捧在手中似乎一点分量也没有。木兰就如同是捧着无比珍贵的宝物,手都不知到该如何放了。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对木兰来说如同做梦一般。她不甘在学得一身杀敌的本领之后,却在外虏大举入侵的关键时候安卧家中。她今日孤注一掷,大胆地孤身偷跑离家,却是不但得偿所愿,见到了李郎君,不大都督,而且终于说动他让自己留下从军。如今自己终于成了华部军的一名军官,圆了多年的梦想,这如何不叫她欣喜难已。
木兰一时心驰神漾,却不防走在前面的侍卫突然停住了脚步,木兰懵懵懂懂地直撞了上去,方才惊觉。她忙不迭地道歉,
“这位大人,实在是对不住啊,我刚才没留意!”
就见那侍卫回头笑道,
“不妨事。花小娘子,你今日既入了行伍,你我从今便是袍泽了。在下叱罗六波若。这里便是你的营帐了。”
适才木兰满心都被喜悦所填满,竟是没有留意这个为她引路的侍卫,此时那人转过身来,两人近在咫尺,方看清他的面容。就见此人身材高大,外披铁甲,内衬锦袍,铁盔上一只貂尾从耳际垂下,搭在肩上。他虬髯深目,从侧面看倒是面貌英挺,但此刻露出正面,脸上却有长长的一道刀疤从左颊一直斜划到上唇。刀痕深及骨肉,虽然已经愈合,但皮肉翻卷,就如同一条蚯蚓爬在脸上般,此刻他正对着木兰微笑,可整张脸却说不出的狰狞可怖。木兰不由吃了一惊,下意识地身体往后一缩。
叱罗六波若似乎已经习惯了别人初见自己面容时的反应,他平静地道,
“这张脸还是河阴大战留的印记。我算是走运的,当年我们整个营头六七百兄弟,最后活下来不过二十几个。”
木兰如同是被迎头浇了一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