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云动四方 第二百章 既鹿无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章 既鹿无虞 (第2/3页)

道,

    “大王可要传医士…?”

    高欢把手一摆,

    “孤无妨。”

    他稍顿语调严峻地又道,

    “今日之事,不得外泄。”

    众内侍齐齐躬身应诺。

    高欢饮了一杯羊乳,觉得脑中逐渐清明,积郁在胸中怒气似乎稍平,精神也重新振作了起来。他抚髯静思良久,方轻轻叹息一声,

    “时不我待,奈人力何…”

    高欢再思片刻,下令急招重臣入府密议。

    很快,高欢亲信幕僚大将等齐至,府中冠冕云集。众人见了高慎的书信,得知其据虎牢而叛,无不大惊失色。众官心中暗自疑惑,高慎名门勋贵,怎么就突然反叛了?此外渤海高氏名满天下,在关东影响极大。这样顶级的勋贵的突然叛变对东魏朝廷将是无法挽回损失和打击。而且如今河南战事反复,高慎据守虎牢要地投敌,将对整个战局带来难以预计的影响。稍有不慎,苦心经营的河南之地就将全然丧于敌手。

    众官正在忧心疑虑,却听上边高欢沉声道,

    “孤遇尔朱氏擅权,乃举大义于四海,奉戴主上,义贯幽明。今天下稍平,不意竟肘腋生变!渤海高氏一门忠烈,奈何高仲密性既狷急,心实叵测,以细怨积怀愤恨,竟据州而叛。”

    众官闻之肃然。

    高欢对大行台都官郎陈元康道,

    “即命河南道大行台侯景速以大军平叛,克复虎牢,擒拿元凶,以儆效尤。”

    陈元康躬身应诺。

    高欢又道

    “高仲密世荷国恩,不思报效,反行逆举,罪在不赦,可命有司即行收其妻子,抄没其家。然渤海高氏累世勋功,刑罚止其一房可也,勿涉其余。”

    众官齐声应诺。

    高欢冷然又道,

    “虽高仲密罪逆于天,然吏部郎中崔暹以私怨构陷大臣,实为祸首,即传书命世子拘拿,斩之以徇天下。”

    众官心中皆是一凛。陈元康欲言又止,最后也只得应诺。

    高欢又唤大都督斛律金上前道,

    “高仲密敢于叛逆,必已暗自联络西贼。宇文黑獭枭雄之辈,怎会舍此良机,必率军大至,诚恐侯景难以力敌。我军出征方回,未及休整,你可与刘丰、步大汗萨率本部军即刻出援河南,待我整顿大军随后而至。”

    斛律金高声应诺。

    高欢略一沉吟又道,

    “渤海高氏世居冀州,深隆乡望。高仲密既叛,冀州定人情浮动。再命封祖裔(封隆之字祖裔)速驰冀州,即行慰抚,安定人心。”

    陈元康应诺,就手即书。

    处置已定,高欢再肃容对众官道,

    “前番出师河东,围玉壁以致西贼,然黑獭畏我如虎,怯懦不敢出,又适逢大雪,孤不欲士卒苦之,故且班师。才要顺天应命,再行征伐,却又突遭此变。我料西贼此番必倾国而出,来争河南!”

    众官此刻皆正襟危坐,凝神倾听,堂中肃穆无声,只有高欢厚重深沉的声音在宽敞的屋宇上回响。高欢目露精光,提高声量道,

    “西贼凭山河之险,割据关陇,以抗王命,讨之不易。今若远离巢穴,自投罗网,诚天赐之机也。诸公当各司职守,从速整顿军马,征集军资粮秣,以备大战。此番,定要一战而定,大破西贼,枭其酋首,进而平复关陇!”

    众官一齐轰然应诺。

    东魏侍中、尚书右仆射封隆之接到高欢的书信后,忙启程急赴冀州。封隆之也是出身冀州豪族,素得乡里人情,在冀州享有很高威望。他到达冀州以后,走访乡望,抚慰人心,使原本暗流涌动的局面很快得到改观。

    封隆之好容易使冀州的局面有所平定,却接到了高澄的密书,书中云,

    “仲密枝党同恶向西者,宜悉收其家累,以惩将来。”

    封隆之见了,深觉不妥。他认为既然已经发出了只处罚高慎一房的诏令,而且已经人心初定,就不应该再更改。如果现在改变承诺,广泛株连,反而会让人失去信任。一旦激发叛乱,恐得不偿失。

    封隆之立即将实情禀告了高欢,并得到了高欢的支持。此事就此做罢,冀州最终安定下来。

    高慎的书信传到渤海家中,虽一时人情浮动,但最终还是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只有在晋阳的高蝉儿闻知此事,心中大恨,拔出随身短匕倏地插到面前案上,

    “大将军如此相辱,可是欺我渤海高氏无人焉?吾誓报之!”

    ……

    在东魏方面正在为高仲密的叛降而手忙脚乱的时刻,关中长安城内的大丞相府,也在进行一场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

    大丞相府此时已经戒严,府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气氛极为紧张。在举行会议的大堂周围,更是铁甲如林,全副武装的甲士手持长槊,昂首而立,一层层将大堂环卫得铁桶一般滴水不漏。

    丞相府的大堂并不阔大,装饰也很朴素,但今日却是格外庄重。只见正中高大的漆屏上绘交龙,瑰丽神秘。屏前虚设天子御座,西魏的一干重臣,则在御座前分左右一一就座。

    左手第一位,是大丞相宇文泰;他对面右手第一位,是太宰广陵王元欣;宇文泰旁左手第二位,是太师贺拔胜;贺拔胜对面右手第二位,则是太保王盟;以下大将军于谨,太尉广平王元赞,司空李弼。

    三公三孤以下,是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独孤如愿、李虎、赵贵、侯莫陈崇、元子孝、宇文测、怡峰、陆通和李辰。

    以下,是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刘亮、王德、侯莫陈顺、达奚武、宇文贵、梁椿、豆卢宁、李远、贺兰祥和宇文护。

    大将军以下是台阁执宰尚书左仆射赵善,尚书右仆射周惠达,侍中元褒。

    末座,是领军将军宇文导,中领军若干惠。

    西魏所有顶级大将公卿,今日几乎全部聚齐。众官皆服绛纱袍,头戴黑漆纱笼冠,挎刀。加官侍中者,冠上更加貂蝉。

    此时堂中众官员人人神色冷峻异常,正认真地聆听大丞相宇文泰陈述,

    “…彼遣北豫州刺史掾李棠潜行至长安诣阙归款,剖心沥血,慷慨以陈…”

    “…即诏高仲密拜侍中、司徒、渤海郡公,李长卿拜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广宗县公…”

    “…此事便是如此。如今高仲密在虎牢已易帜反正,今日延诸公过府,便是要会商这后续首尾,守战之策。”

    宇文泰语毕,堂中却是异常安静,似乎地上掉一根针也可耳闻,空气肃穆得如同凝固了一般。

    李辰听了,只觉一股凉气从心底直冒出来,仿佛后脊背突然拂过一阵寒风,浑身肌肉都猛然收紧。

    却说李辰接到大行台要他立即率军返回的军令。李辰深思之下,还是决定带领出征的将士就地返回。等华部军重返关中,却发现不仅是他们,前次所有出征的部队都接到了同样的命令,举国大军又重新集结。

    虽然大行台的军令没有细述缘由,只笼统地说河南有变。李辰却更加肯定了局势的严重。华部军一到关中,李辰就接到了要他立即去长安参加军事会议的命令。但即使如此,李辰仍然打问不出具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宇文泰会如此郑重其事。

    出身渤海高氏的北豫州刺史高慎据虎牢西降!这个消息绝对对是一个意外的惊喜。首先高仲密是东魏著名的勋贵,在关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投降不仅向天下昭示了西魏正统的影响力,更说明了东魏的内部矛盾的激化。在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东魏已经出现了分崩离析的迹象。这如何不让于实力相对弱小,一直在和东魏的对抗中处于下风的西魏看到胜利的希望,一时信心大增。

    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