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讲不出再见》! (第2/3页)
迷朋友们,红磡站21场,正是因为你们的支持,我才能够一直坚持着唱下来,今天这首歌,就是送给你们的!”
音乐声响起,李志凡看着台下的观众们,还有第一排那些嘉宾们,一时间有些哽咽。
到了该进歌的地方,他强忍着胸膛的压抑和憋闷,轻声细语的唱了出来:
“是对是错也好,不必说了!”
“是怨是爱也好,不须揭晓!”
“何事更重要,比两心的需要!”
“柔情密意怎么可缺少!”
“是进是退也好,有若狂潮!”
“是痛是爱也好,不须发表!”
“曾为你愿意,我梦想都不要!”
“流言自此心知不会少!”
原本排歌的时候,李志凡是打算全场用一种很坚强的方式演唱这首歌,也就是很直白很纯粹的演唱,但没想到此刻唱出来,却是埋藏了很多的感情。
或许这就是情难自制吧!
在这种情况下,李志凡在第一段主歌的演唱中,声音表现的特别柔软,温情十足,在强大的气声支撑下,表现出了轻机能。
轻机能是声乐理论派所讲究和追求的弱混极致。
而“轻机能”的演唱技能,最早要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主流的演唱多为庄严、朴实,展现一种超脱的气质,演唱中要用均匀的呼吸,饱满的、平稳而流畅的声音演唱,不要求用很高超的技巧,只在自然声区中做平稳均匀不带微颤的演唱,这时以“重机能”运用为主。
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声乐演唱出现了加装饰音、加插中间乐句或乐段,有时还应用轻微的滑音的现象,这就是声乐艺术演唱中“轻机能”技术运用的雏形。
随着声乐演唱技巧上愈加丰富,歌手在演唱技巧上更为娴熟,人声追求的音域也越来越高,人们从审美上也更趋向于优美、柔和的演唱风格,于是“轻机能”技术运用越来越多,声乐作品的不断发展,也对“轻机能”技术运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
之后歌剧及美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