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落魄逃亡 (第2/3页)
成了此时陪伴木梓衿的声响,让她恍然觉得自己还是活的,至少还有知觉。
伤春悲秋不能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只能拖垮自己。她此时绝对不能出意外,至少身体不能。否则便走不出这小小的宜水镇。加快了脚步走进长亭,暂且在里面躲避风雪。
孑然一身,一无所有。她甚至觉得自己也许是在梦中。坐在长亭中冰冷的石凳上,她将自己蜷缩起来。双手环抱在胸时,摸到放在怀中的东西。她愣了愣,才发觉那是一包附方牡丹,和一本手札。
附方牡丹是给爹买的。她将拿包牡丹紧紧地抱在怀中,仿佛抱着最后的依靠和慰藉,泪水潸然而下。如今自己身上,仅存的与父亲有关的东西,便只剩这包附方牡丹了。
哽咽无数之后,她压抑声音几乎窒息。胡乱抬手擦了眼泪,她又将自己的手札翻开。
遇到案子记录下来,是由娘亲教的。娘亲是仵作,她曾经告诉过木梓衿,她的父亲,也就是木梓衿的外公,其实也断过案子,也会验尸。她这个随时随地用手札记录案情的习惯,便是由父亲传授。而如今,她传授给了木梓衿。
摸到手札之中还有一支细细的毛笔,她努力挤掉泪水,好让自己在黑暗之中看得清楚一些。手札上的字迹朦胧模糊,可依旧看得清,最近记录的,是京城“无头鬼案”的案子。这让她意识到,如今自己经历的一切都是真的,并不是梦。父亲身亡,自己被捕在逃。天涯海角,从此逃亡飘零。
各州府都在通缉自己。朝廷的办案速度何时已经有了这样的效率?
她突然想到这点,全身猛地一僵!
最长不过半天的时间,海捕图影就已经到了各个州府?
她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笔,翻开手札,走到长亭外,将干涸的毛笔沾了些雪水,再回到石凳上坐好,慢慢地记录起来。
悲痛和疑虑交加,风雪总算停住时,天边已经泛着青黛色。细碎微弱的光亮从树林上头筛漏下来,远处也传来马匹及行人走动说话的身影。她立刻起身,将手札卷好又房间怀中,极目远望,看见一行人一辆马车慢慢地向着林子靠近。
她立刻离开长亭,远远地躲了起来。那行人当中,果然有赵捕头!
此时他正四处张望着,神色紧张谨慎,并没有任何发现之后,又有些担忧失落。
这知府的人才刚刚出镇,不可能在这儿停留。木梓衿心中有些慌乱,太过伤痛之下,竟没有想到这一点。等那行人走远之后,她才小心翼翼地尾随而去。只能在路上找机会和赵捕头碰面,让他带自己去京城。
……
京城,楚王府。
懿德堂依旧温暖如春,氤氲的暖气之中,墨香萦绕幽浮。
红袖站在案几旁磨好墨之后,便安静的退下。并无宁无忧的吩咐,便不能擅自留在懿德堂。
宁无忧静静地看着手中的圣旨,不见任何神色。曾经权势滔天的楚王,如今回京,皇上便下了让他携领六部、尤其是掌管天下刑狱的圣旨。这无疑,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这犹如,一艘小小的扁舟,被抛进了惊涛骇浪之中。
宁涛站在一旁,同样盯着那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